圆梦 为太姥姥披上婚纱 憧憬 要在天津立业安家
最佳答案:王良为太姥姥披上婚纱,拍摄温暖的春节合影。 春运客流有所增长,旅客们检票通过闸机。 本报记者 伊健摄 2023年1月7日讯:1月11日5时许,天津站候车大厅里,黑龙江籍90后小伙儿王良
王良为太姥姥披上婚纱,拍摄温暖的春节合影。
春运客流有所增长,旅客们检票通过闸机。 本报记者 伊健摄
2023年1月7日讯:1月11日5时许,天津站候车大厅里,黑龙江籍“90后”小伙儿王良和众多乘客一起等待着那班接他们回家的列车。对于他本人来说,这是两年多来第一次踏上春运回乡路。随着我国对新冠病毒感染实行“乙类乙管”等系列优化措施落地,他这一次回家不再有“码”相伴,一路畅行无阻。
当天,王良选择了一趟直快列车。在他看来这班车次时间合适、价格实惠、性价比较高——他忽然发现自己已经变得会过日子了;回家的旅途是用来总结的,两份“年度总结”,报喜不报忧的那一份汇报给父母,喜忧参半的那一份留给自己;他会给家人准备年货,虽然这一年自己赚得不算多,但这份年货的背后是对长辈的感恩与回馈;这一次回家他还要完成自己的一个心愿,给年迈的太姥姥拍一套温暖的照片。
随着列车汽笛一声长鸣,王良的“温暖之旅”启程了——
回家 踏上一段温暖的旅途
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之中,王良就要赶着回家了。距离最早发车的一班地铁开行尚有一段时间,为了能准时到达天津站,他坐上了出租车。抵达天津站后,安检、进站一气呵成,程序有条不紊。今年是他来津学习、工作、生活的第7个年头,随着防疫措施的优化调整,这幅轻松的场景又回到了之前回家的样子。坐在候车大厅里,人们还是佩戴着口罩,但细细观察候车的人们,表情已轻松了许多,人们脸上的口罩掩盖不住他们回家的喜悦心情。
回望2021年春节,那是王良大学毕业后在津工作的第一年。当年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他一个人提前备好了速冻饺子,到了新春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他隔着屏幕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大家在屏幕前喜乐融融,唯有妈妈躲在一边黯然落泪。当时他就下定决心,来年一定要回家过年。而到了2022年春节前,天津成为内地首个迎战奥密克戎病毒株的城市,当时这座城市里的每个人都很紧张,应疫情防控的需要,王良又一次选择“就地过年”,这一年妈妈更多的思念化作了叮嘱。
“今年我必须回家过年了,家人们和我都已‘阳康’,新的防疫措施已经落地,该回家陪父母过一个温暖的春节了。”王良告诉记者。
几天前,王良就已经把从天津采购的年货通过快递寄回了家,而今他要把自己“快递”回家,“快递费”自然越省越好。Z113次,一趟从南国椰岛开往北国冰城的直快列车,王良在众多班线中选择了这一趟,硬座票价是152.50元,就能将他从天津送到哈尔滨。“比起高铁列车,这趟车慢了6个小时,但到达哈尔滨西站的时间刚好是晚上6点,我再留出一个小时转场到哈尔滨站,乘坐城际高铁50分钟就能到达大庆,也就是我的家。比起选择全程乘坐高铁,能省下一半的钱,也能实现当日到家,性价比很高。”王良跟记者算着账。
当这笔账从他口中说出来时,他猛然意识到自己已悄然继承了长辈们的节俭传统,精打细算过日子。“这是岁月的磨砺、社会的锤炼,不仔细算账哪能过好日子呀!”王良打趣道。
登上直快列车,乘客们面对面而坐就像是开茶话会,沉浸在老乡“团聚”的氛围中。熟悉的乡音让王良很是兴奋,他喜欢在沿途和陌生人聊聊这一年在哪儿打工,有没有赚到钱,他更喜欢那幅冰天雪地的北国风光。“每一次看到雪景,我就格外想家。那天刷短视频,看到小贩们把雪糕摆在街上露天售卖,外地人看着很新奇,但那就是我们东北人再熟悉不过的场景了,那情景太‘治愈’了。”王良说。
沿途他看到了很多和自己一样两年多没有回过老家的乡亲,虽然大家嘴上说着“不想家”,但行动早已说明了一切。他也看到很多背着重重行囊回家的中年人,那份为了生活而打拼的辛苦写在他们的脸上,印刻在一道道皱纹里。他闻到了熟悉的碗装泡面的味道,又听到“啤酒饮料矿泉水”的叫卖声,此情此景,好像陌生了,但又是真真切切。
每过一个小时,车窗外的白雪就会增厚不少,家乡的味道也会变得更浓郁,离家乡的距离也会缩短不少。傍晚时分,他到达了哈尔滨西站,没有片刻停留便抓紧转场,此时距离他见到父母和家人仅剩下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了。
圆梦 为太姥姥披上婚纱
这一次王良提前回家过年,源于父亲的一通电话。平日里家中的“联络员”一直是母亲,突然接到父亲的电话,王良有些惊讶。那天,父亲喝了点酒,在给儿子的电话里,这位50多岁的东北硬汉竟哽咽了。“两年多了,你都没有回家,今年说啥也得回来了。”话语中甚至带着一丝恳求的味道。他接着说,“你太姥姥感染了新冠病毒,已经退烧了,情况逐渐在好转……”父亲的话还没说完,王良就已经开始着手查询回家的车票了。在这个四世同堂的家庭里成长,太姥姥是他至亲至爱的人,是他心头最软的那一端。
“我的太姥姥今年80多岁了,她是我太姥爷后娶的老伴儿,她跟家里的每个人都没有血缘关系,却有着浓浓的亲缘关系。”王良介绍说,“我从小就是太姥姥看大的,她对我的爱无微不至,至今我睡觉都喜欢拉着一个人的手,这就是太姥姥给我‘宠’出的习惯。”听闻太姥姥生病了,特别是她本身就患有支气管炎的老毛病,王良的心里担忧了起来;但碍于当时手头有重要工作,他无法第一时间赶回家,因此才和父亲约定今年春节一定回家。
打开王良的手机相册,里面有太多太姥姥的照片,每每想家的时候他就会情不自禁地翻开看。这些照片源于他家过年的传统——每年新春,王良要和太姥姥合张影,透过这一张张照片,当年襁褓里的娃娃长成了大小伙子,太姥姥却再也抱不动他了。时隔两年,暂停的合影又重新拍了,今年春节影集里又会多出一张他和太姥姥的合影,他最大的期盼就是这样的合影越多越好。
王良的日常工作是摄影,拍照就是他的专业,是他养家糊口的饭碗。这一次他决定要给太姥姥拍一套婚纱照,让老人家重回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他说这是他送给太姥姥的新年惊喜,也是他自己的一大心愿。为了圆梦,他从网上订购了一套洁白的婚纱,他要亲手给太姥姥穿上婚纱,为她化上妆容,再按下快门,将最暖的画面定格下来。
当口红涂在老人的嘴上,头纱戴在她的头上,镜子中的太姥姥仿佛年轻了许多。老人的脸上洋溢着笑容,王良的眼泪却瞬间抑制不住了。“那些年,在条件艰苦的日子里,太姥姥嫁到我们家,她没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这些年,她先是照顾我姥姥,又帮我妈妈穿上嫁衣;自从有了我,又开始带我长大。可以说,太姥姥为这个家付出了她的一辈子。”王良眼含热泪说。
回想当年王良接到天津理工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那位并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东北老太太坚定地支持重外孙要走出去,去大城市读书才能长见识;在他离开家的日子里,太姥姥就从拮据的生活费里每个月抽出几张存起来,赶在放假回家时偷偷塞给王良一沓钱,让他在外学习生活得宽裕一些;每一次离家的时候,太姥姥总会站在窗边,依依不舍地目送着晚辈转身而去,直至看不到人影才作罢。王良每一次回头仰望,太姥姥总是慈祥地冲他摆摆手,他回过头便是满眼泪花。
2023年新春到来前,四世同堂这幅熟悉的祥和场景又实现了,一家人都笑了,笑声是那样的爽朗、那样的温暖。
憧憬 要在天津立业安家
春节与回家,就是相生相伴的一组关联词。看这几天,机场、车站里行色匆匆的赶路人,便会感知“亲情温暖,回家团圆”的温馨场景,而这幅场景我们已等了好久,终于又一次出现了。
王良在微信里告诉记者,听说他要回老家,姥姥早早地就剁起了肉馅,太姥姥亲手为他包起了猪肉酸菜馅的饺子。推开家门,房间里的热气和饺子的香味一下子涌了过来,这味道是那样的熟悉,直接刺激味蕾,触及泪腺。“两年多了,一直想吃太姥姥包的饺子,这次终于吃到了。”他一边吃着饺子,一边感叹。
太姥姥、姥姥、姥爷,三位老人围在桌边,就这么静静地凝视着这位远道归来的晚辈吃饺子,他们的眼神里有太多复杂的情绪,是惦念、是关爱、是心疼,是期盼已久终得圆满,抑或是牵挂太久终于舒心。其实,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个团圆饭就是一份幸福。
王良又一次睡在了太姥姥的身旁,又一次拉着太姥姥的手,这一夜他睡得格外香甜,格外安心。王良问太姥姥:“过几天,我要是回天津了,您会不舍吗?”太姥姥说:“你是去工作、去挣钱的,我有啥不舍的?只要隔三差五地给我打个电话、报声平安,我就放心了。”王良又说:“这次我接您跟我一起去天津,带您好好逛逛天津城,您做好准备。”太姥姥笑了:“等你在天津安了家,我就去。”
每一次回家,都需要面对离家的不舍。自从19岁到天津读书那年起,王良就已经把根扎在了天津。
“我是一位自由摄影师,没有单位规定的束缚,日常工作就是在网上接订单,然后按照客户的要求与其对接拍照。”王良说,“其实对于我来说,这次回到家再离开家,去哪座城市都可以是未知数。但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一张回天津的车票,我早已把这座城市当成自己的家了。”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王良去过很多城市,也有一些邀约让他离开天津去其他城市工作、生活,但最终都被他婉拒了。“现在说起天津,哪好吃、哪好玩我可以张口就来,不用去查询。不管天津的父老乡亲们是否同意,我早已把自己当成天津人了。”王良说。
立业、安家,这是太姥姥对他的期待,也将是他接下来要全力冲刺的任务。“每一次回家的路上我都会总结,每一次返津的路上我又会憧憬。这一次恐怕也不会例外。”王良说。
- 上一篇:“二十五,赶太府”武清区太子务年货大集 烟火气十足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