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长护险 让失能不“失衡”

发布时间:2022-12-22 19:20:37

  2022年12月22日讯:面对不断加快的老龄化进程,构建养老、孝老、敬老的社会环境至关重要。在这当中,让老年人特别是重度失能人员获得更好的护理保障已越发迫切。

  眼下,天津正在推进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简称长护险试点)已让不少家庭看到希望,在为重度失能人员带来更专业的护理服务的同时,也减轻了家庭成员的经济性和事务性负担。伴随本月新版试点方案落地实施,未来将有更多的家庭受益。

  人物故事

  孟奶奶 年龄:83岁

  “每次都盼着你来,

  你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她一来,我就高兴!”滨海新区的孟奶奶长期卧床,需要人照顾,“我以前对陌生人照料自己其实挺不放心的,但年纪越来越大,孩子又忙于工作没空照顾,护理员的细心服务慢慢消除了我的担忧,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

  83岁的孟奶奶退休前是一名小学教师,后因腰椎脱落问题导致双腿不能行走。去年6月,孟奶奶开始申请长护险,通过失能评定后获得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

  现在,基本上每周二、四、六,长护险护理员都会出现在孟奶奶家,帮她翻身、洗发、按摩等。孟奶奶长期卧床产生了褥疮,很难受,长护险护理员经过一个月的悉心护理治好了老人这一痛疾,也因此获得了老人的认可。“每次都盼着你来,你帮我解决了大问题!”孟奶奶对护理员说。

  “孟奶奶喜欢聊天,喜欢接触朋友,天暖的时候我会推着轮椅带她看看外面的世界。她还爱看微信,喜欢学习新东西。”负责照料孟奶奶的护理员告诉记者,“除了基础护理,我们俩还会一起看微信,共同学习一些技能。她经常回忆过去,有些讲过很多遍,我就像听故事一样听着。忙于工作的儿女听多了这些往事可能会嫌啰唆,但我会认真听着,让老人心里觉得多了一个朋友。”

  孤独感、失落感时常“击中”失能老人,他们需要照料和关怀,就像人们需要空气一样。很多次这样的场景:基础护理服务结束后,孟奶奶坐在床头给护理员讲以前教书时候的故事;护理员则跟她讲讲从网上看到的新闻、学到的知识,让老人跟世界产生更多连接。但有时说着说着,孟奶奶突然伤心失落起来──“我怎么会变成这副样子!”“我是儿女和社会的负担。”

  护理员安慰她说:“没有你们老一辈,哪有我们这一代。现在政策越来越好,养老会更加有保障。你们那时候吃了很多苦,现在该享享福了。”

  “有时候我们会幻想,等春天来了,都穿上漂亮衣服出门,看看外面的花草和蝴蝶。老人感到郁闷的时候,我也会讲一些网上看到的笑话逗她开心,让老人心情舒畅,对生活多一点信心。”护理员告诉记者。

  对孟奶奶来说,长护险护理员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照护,还有某种精神上的需要。

  刘大爷 年龄:69岁

  “护理员来了后,

  老伴儿身体清爽多了”

  70岁的禹奶奶曾有两件发愁的事。一愁老伴儿,69岁的刘大爷瘫痪20年了,以前还能半自理,时间长了越来越不行。自己年龄也大了,照护起来越来越吃力。二愁生活,给患有脑梗的老伴儿治病和买药,花掉了家里大部分积蓄。想请保姆,又觉得成本太高,只能硬扛着走下去。

  去年6月一次看电视的时候,禹奶奶第一次听说长护险,那时天津刚刚全面启动长护险入户服务工作。“啥是长护险?家里有失能的老人能管吗?”禹奶奶不大明白,她向居委会询问,向亲戚朋友打听,得知老伴儿通过失能评定便能享受20多项护理服务。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她在相关定点护理机构的帮助下提交了申请材料,很快便有失能评定工作人员上门。

  让禹奶奶高兴的是,申请后经专业机构评定通过了,护理机构给老伴儿制定了有针对性的照护计划。禹奶奶告诉记者,现在每周三次,长护险护理员会上门帮老伴儿进行护理服务。更重要的是,以往最怕的洗澡问题迎刃而解。

  对失能老人的照护者来说,洗澡是一件风险重重的“体力活”。一方面,浴室闷且潮湿,老人很容易晕倒、滑倒,轻则受伤,重则危及生命;另一方面,洗澡是一件私密性很高的事情,如何维护老人的尊严,赢得老人的信任比娴熟的护理技能更重要。

  “我平时身体不大好,给老伴儿翻个身都累得出汗,洗澡更是抱不动、扶不稳,因为担心摔倒,一般很少给他洗澡,只能简单擦擦。”禹奶奶告诉记者,“护理员来了后,老伴儿身体清爽多了。”

  刘大爷对护理员的态度也经历了从拒绝、不配合到依赖的过程。“其实给刘大爷洗澡之前做了很多思想工作,但前期老人的洗澡意愿不高,甚至拒绝服务,后来在洗脸、洗发、按摩、修脚等护理中慢慢产生了信任。现在协助老人洗澡,他会十分配合且比较依赖我的帮助。我也会在助浴过程中,用毛巾遮挡老人身体,让老人在护理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负责照护刘大爷的护理员说。

  护理员的到来,给刘大爷带来了“从头到脚”的全方位照护,晚年生活质量提升。现在,老人偶有头疼脑热状况时,定点护理机构还会让相关医护人员上门检查和指导用药。少了发愁的事,禹奶奶感觉轻松多了。

  护理日志

  “每次服务,我都当这是我家老人”

  12月15日上午10点半,寒风呼啸,54岁的李花荣骑着电动车匆匆赶往刘大爷家。“今天要给刘大爷理发,最近他脚有点肿,再给按摩按摩。”她说。

  李花荣是滨海新区的一名长护险护理员,做这一行已经1年多了。“我目前主要护理6位失能老人,其中最大的85岁,最小的也有63岁了。”李花荣通常一天会去3户家庭,给老人提供洗脸、翻身、喂饭、剪指甲、助浴、按摩、修脚等方方面面的照护。

  到了刘大爷家,李花荣麻利地穿上鞋套、戴上一次性手套,然后跟老人进行简单的沟通。“我们提前打了招呼,但现场还会跟老人沟通一下,把思想做通,让老人理得舒心。”李花荣每周三次上门护理,每次两个半小时,给刘大爷理发洗头后,便开始给老人测量血压、按摩腿脚等护理服务。

  老人的失能程度不同,对长护险护理的需求也不一样。最基础的项目是有关“吃喝拉撒”的日常护理。比如有的老人失能程度较高,需要洗脸、喂饭、翻身、助浴、更衣、排泄护理等;有的失能程度相对轻一点的对康复类项目感兴趣;还有的老人喜欢聊天拉家常,获取新鲜的信息。

  除了日常基础护理,李花荣常会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进行个性化服务,让老人感到精神愉悦。“比如有的老人年轻的时候喜欢音乐,我有时就放一点音乐给他听。虽然老人语言方面有些障碍,但听到音乐的时候,会跟着节奏做出回应,脸上露出笑容。有些失能老人部分肢体可以动,我会帮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锻炼,比如抬升腿脚、做手指操等。有的老人拿着智能手机却不知道如何使用,我会教他们怎么用,跟他们讲讲外面的世界。”李花荣告诉记者,“失能老人的儿女大多都在上班,没有时间。只要老人有需要,我会第一时间赶到,一些需要搭一把手的活儿我也会帮着做。”

  李花荣从事长护险护理员之前在一家超市当收银员,还没到退休年龄,她的先生便因脑积水手术并发症导致瘫痪。“老伴儿手术后死里逃生,但并发症很多,身体瘫痪、智力下降、大小便失禁……我只好辞去工作照顾他。”李花荣清晰记得那段时期的艰难和无助,“身边的朋友都说我老伴儿这辈子就这样了,不会有啥起色了。但我到现在也没有放弃过他,每天都给他进行康复按摩,让他身体舒坦一些,寿命延长一些。现在,要是光从照片上看我家老伴儿,没有一个人觉得他是病人,气色很好。”

  李花荣有着护理员和失能老人家属的“双重身份”。正因为自家深受失能之苦,她十分理解失能老人的需求和无助。“作为一个失能老人家属,我知道其中的各种辛酸,护理起来也更加得心应手。每次服务,我都当这是我家老人,我要好好照料,给他们带去温暖。”她说。

  不知不觉两个半小时过去了,李花荣离开刘大爷家,赶往下一个地点。在那里,新的“家人”需要她的照护。

  在天津,上万名长护险护理人员每天忙于照料老人,有的是“预约制”的上门护理,有的是“全日制”的机构护理。相同之处是,唯有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才能不断获得失能老人家庭的认可和信任。“照护失能老人挺累的,但每当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感激,觉得我的工作帮了他们大忙时,我就非常自豪。”李花荣说。

  滨海样本

  覆盖全区150万参保人

  强化全过程管理服务 纾解失能人员照护之忧

  自去年以来,滨海新区相继采取了发放宣传资料、悬挂横幅、现场答疑、制作抖音短视频等多种形式扩大社会知晓率,旨在让长护险走近参保人。

  截至目前,滨海新区已形成了由一个领导小组统筹,长护险分中心、定点护理机构和评定机构等多部门提供支撑保障的高效推动模式,基本建立了失能评定、异议复评、服务供给、费用审核、支付结算、巡查检查等管理服务链条,有力地保障了长护险试点工作平稳运行。滨海新区医疗保障局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末,长护险试点覆盖了滨海新区150万名职工医保参保人员。其中,已确定3473人达到长护险重度失能人员标准。

  在确保重度失能人员得以享受高质量护理服务方面,滨海新区除了筑牢长护险失能评定工作“入口关”,还采取了多种措施强化全过程服务管理。比如,严格把控定点护理机构和护理服务人员准入,确保服务主体合法合规;精准落实护理服务计划,确保护理服务科学规范;采取人脸识别、扫码打卡等新兴技术手段加强过程管控,并采取视频稽核、入户核查等监督措施,确保服务过程是真实存在的;通过回访、满意度调查等手段对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确保服务质量可以追溯考核。

  在推进长护险试点过程中,长护险分中心的作用也不容忽视。该机构主要从事参保人失能申请受理、定点护理机构巡查监督、护理人员备案、护理服务方式变更登记、长护险待遇结算等业务。

  刘峻利是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中心大港分中心(简称大港分中心)的负责人。她告诉记者,除了为个人提供长护险咨询服务、失能评估审核等,大港分中心主要对接辖区内定点护理机构和失能评定机构,包括4家失能评定机构、7家养老机构、8家医疗机构以及14家日间照料服务中心。

  位于滨海新区的天津弘信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古林街道幸福圆点日间照料服务中心(简称幸福圆点)成立于2016年,现有290多名护理人员。去年5月,该机构获批成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之一。据了解,其为服务对象办理长护险正是由大港分中心统一受理的。

  幸福圆点办公面积有380多平方米。作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除了提供上门式的居家护理服务,幸福圆点还为社区老人提供餐饮、义诊以及棋牌等娱乐活动。

  在滨海新区长护险试点快速推进下,幸福圆点所服务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据幸福圆点负责人赵玉龙介绍,自成为定点护理机构以来,幸福圆点已为880多位重度失能老人提供了长护险居家护理服务,年龄区间为60岁至90岁。

  “伴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的不断攀升,如何提升他们的生活质量被摆在突出位置。在长护险试点政策支持下,老年人特别是失能人员的需求得到了重视。”在开办幸福圆点这些年,赵玉龙深感为老年人服务是一个有爱心的特殊事业。他告诉记者,幸福圆点对于护理人员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有温度。

  为了更好地服务重度失能参保人,滨海新区不断培育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和护理人员。截至今年11月末,滨海新区已有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77家,长护险护理人员1755人。“长护险试点有力地减轻了重度失能人员及其家庭的经济性和事务性负担。”滨海新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自长护险试点以来,滨海新区辖区内各定点护理机构累计为重度失能人员提供护理服务40.73万人次。其中,机构护理16.45万人次,居家护理24.28万人次。

  定点机构

  亲属也能做护理员

  医养结合提升服务水平

  在长护险服务中,有的老人住在养老院,有的老人居家,但护理服务均来自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这些定点护理机构一般包括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运营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其他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以及符合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服务机构。

  目前,长护险服务主要有居家护理和机构护理两大类,其中机构护理是指入住定点护理机构接受专业照护人员提供护理服务;居家护理则既可以是来自定点护理机构的专业照护,也可以由亲属或保姆经技能培训合格取得证书后担当亲情照护人员,提供护理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定点护理机构的服务人员,既有普通养老护理员,也有与定点护理机构合作的医师、助理医师、护士。“我们目前服务了约5万名老人,其中失能老人占27%。长护险咨询量超过4000人,通过政策讲解和需求分析正式申请的大约400人,目前已成功享受长护险护理服务的接近100人。”位于经开区的天津柠檬树居家养老信息服务中心(简称柠檬树居家养老)去年5月成为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该机构日照部主任连娅告诉记者,目前单位已与多名医师、助理医师和护士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纳入长护险的失能人员可以获得专业的入户医疗服务,实现医养结合。以前很多医生和服务由于政策的限制无法入户为居民提供服务,很多失能人员的身体情况不大好,经常产生褥疮等问题,现在医疗服务入户后,可以更好地治疗和减少类似病痛。

  为减轻家庭开支压力,部分长护险参保人员亲属参加护理员知识培训合格后,会跟定点护理机构签订劳务合同,成为定点护理机构的工作人员。“亲情照护人员一般不超过60岁,身体比较健朗,目前我们机构有近10名这样的护理员。”连娅表示,居家护理的时间相对灵活,亲情照护人员可以一边照顾自家失能人员,一边出来工作,增加一份收入。目前居家护理每个月最高的服务标准是210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5%,个人负担25%。由亲情照护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的,基本生活护理服务部分会直接支付给亲情照护人员。

  与柠檬树居家养老不同,河北区的合缘老人院提供的是机构养老服务。该养老院相关负责人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养老院有40多名老人,其中10多名顺利申请了长护险。“我们会根据老人的不同身体状况进行护理服务,纳入长护险的老人每月会减少部分养老费,减轻了老人家庭负担。”他说。

  眼下,天津正深入开展长护险试点,申请和评定工作有序进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纳入长护险试点的群体主要是因疾病、老化、意外等造成失能情况较为严重的老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失智群体数量不断增加,部分定点护理机构建议将失智群体纳入长护险保障体系;同时部分失能老人家庭希望长护险护理项目增加中医推拿、入户体检、医院陪诊等相关服务。

  政策动向

  涵盖3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

  重度失能人员是如何评定的

  在原有2年试点期结束后,我市今年12月又推出了新版试点方案。最新印发的《天津市深入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实施方案》显示,该方案自今年12月15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在试点期间,长护险并不会额外增加单位与个人的缴费负担。比如,单位缴费从其缴纳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中按月划出,个人缴费从其缴纳的城镇职工大额医疗救助费中按月划出。

  但与先前的试点方案相比,新版试点方案的缴费标准有所降低。据了解,在试点期间,单位缴费和个人缴费均由原先的每人每年120元降至每人每年90元。

  根据不同护理服务方式,长护险实行差别化待遇保障政策。尽管缴费标准有所下降,但前后两版试点方案在长护险待遇标准上并未降低。其中,在机构护理服务方面,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天7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0%,个人负担30%;在居家护理服务方面,由定点护理机构专业照护人员提供全部居家护理服务的,最高支付限额每人每月2100元,由长期护理保险基金支付75%,个人负担25%。

  滨海新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先前的试点方案相比,今年12月推出的新版试点方案增加了一种居家护理服务待遇享受情形,即由亲情照护人员提供基本生活护理服务的,基本生活护理服务部分按照每月750元标准支付给亲情照护人员。而在此基础上,重度失能老人还可同时申请定点护理机构的专业护理服务。“这样的安排充分考虑了亲情照护的现实情况,确保更多重度失能人员能够享受到长护险服务和资金保障。同时,此举还能有效发挥长护险制度功能,支持第三方社会化服务发展。”滨海新区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称。

  在参保范围方面,新版试点方案规定,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同步参加长护险。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参保人员均能享受长护险待遇。按照现行政策,经医疗机构或康复机构规范诊疗、失能状态持续6个月以上,通过评定符合重度失能标准的我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才有资格获得。

  何为重度失能?将于今年12月28日实施的《天津市长期护理保险失能评定管理办法》将失能评定由7个等级调整为6个等级,即0级(基本正常)、1级(轻度失能)、2级(中度失能)、3级(重度失能Ⅰ级)、4级(重度失能Ⅱ级)、5级(重度失能Ⅲ级)。其中,符合失能评定结论中的3级、4级、5级的参保人员纳入享受长护险待遇人员范围。

  记者获悉,长护险失能评定主要考量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以二级指标来看,有10个涉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包括进食、穿衣、面部与口腔清洁、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平地行走、床椅转移、上下楼、洗澡;有4个涉及认知能力,包括时间定向、人物定向、空间定向、记忆力;有3个涉及感知觉与沟通能力,包括视力、听力、沟通能力。

  此外,失能评定结论有效期不超过2年。在有效期满前,长护险待遇享受人员需重新申请失能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