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组织新形态

发布时间:2022-11-11 17:20:08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在天津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五委一区”(天津市发改委、天津市工信委、天津市商务委、天津市教委、天津市科委、天津滨海高新区)共同支持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建立了“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产教融合领先模式,并在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改革上迈出了全国第一步。学院自2010年正式启动至今,以培养天津信创及软件产业发展急需人才为导向,建设了创新体制的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国家级众创空间,吸引企业投入一流技术和设备搭建实习实训平台,以新成果、新课程和新项目为主要内容开展实践教学,形成了从工程实践到创新创业的全链条产教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及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两委部署要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团结全院党员和师生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深化改革,办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特色日渐凸显、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天软方案”。

人才培养新模式

  搭建了梯次有序、功能互补、资源共享、深度融合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网络。秉承“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的办学理念,依托79所本科院校组成的“高校联盟”和百余家技术领航企业、教学实训企业、协同创新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首创产教深度融合,“多高校、多企业、多层次、集群式”协同育人新模式,建设“共享资源、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四个平台,吸引优势企业与学院共同建成了工程教育实践基地、大学生双创实践基地和产业创新中心,破解了“社会有需要、企业不愿干、高校干不好”的困局,走出了一条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高效对接和协调发展的产教融合新路。

  创建了稳定可持续的校企协同治理“新生态”。建立分类企业引育机制,制定了校企共治共管的产学合作管理办法、校企互利共赢的目标考核责任书等系列管理文件,形成了“奖优汰劣”运行机制,动态量化评估和激励考核。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就业质量、创新成果、企业运营进行全方位监管和评价,将评价结果作为奖励、再投入的重要依据,构建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校企良性互动“新生态”,实现学校和企业融合式建设和互补式发展。

  完善了以需求为导向,因材施教、持续升级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建设与产业转型升级相适应,精准调研预判区域人才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开设了网络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近30个产业急需紧缺、事关国家战略的专业方向(实训类别);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用人需求紧密衔接,整合、优化企业真实项目,构建实践教学项目案例库,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重构400余门专业课程和210余项实践项目;优化高校教师、企业工程师、行业专家师资结构,建成兼具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的“双师双能型”师资库;每年调整优化合作企业参与教学路径及学生分类培养路径的对应关系,开展“学生与企业”“学生与项目”的互动双选,明确学生成长路径和个性化教学计划,实施精准培养。

  建立了自我管理、科学高效的“班级公司化”学生管理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了“班级公司化”学生管理模式,以“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为主线,搭建真实企业管理架构,实施“工资式”考核方式,建立一系列天软特色的班级公司化学生管理制度。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深度体验“公司运作”模式,转变从学生到职业人的思维方式,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职业人精神,基本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目标。

十年发展新成就

  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党的领导全面加强

  认真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持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全体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切实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领导核心作用,着力推进改革创新,构建内涵发展支撑体系,探索完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引领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一严到底纠治“四风”,树立新风,政治生态和育人环境持续优化。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师生员工,夯实天软人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优化基层组织设置,基层支部数量增加50%,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坚决筑牢战斗堡垒,取得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双战双赢”。

  顺应人才成长需要,开辟了职普融通的新途径

  立足软件工程相关专业,以产业发展方向为引导,紧贴学生发展需要,着力强化企业内生产业前沿资源的育人作用,为学生提供多样化成长路径,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接,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经过十余年的先行先试,创建了“需求传导明确、校企高效协同、资源集约共享”的校企协同育人组织新形态,将校企“末端对接”合作进化到“全链条耦合”的互动融合,开辟了职普融通的新途径,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专业布局与结构调整优化,提供了一条可落地实施、可参考借鉴的创新路径。

  持续推进教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持续深化多层次、多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整合教育、科技、产业优势资源开展线上线下实践教学。两个项目获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学院创新与实践成果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优秀案例。教学改革实践连续获第七、八、九届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门课程入选天津市一流本科课程。落实7大专项质量提升计划,持续推进“互动双选”的新型教学组织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联合培养了3万余名学生,解决了6万余名大学生就业最后一公里问题。学生共取得国家级奖项71项,省市级奖项430余项,学生就业率平均在94.93%以上。

  植根产业跨界整合,创新创业平台效果显著

  成立发展建设中北天软创业学院,双创特色进一步彰显。形成了天软特色创业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管家+专家”服务标准不断完善,双创管理与服务能力持续提高。作为唯一拥有两个众创空间的市属高校和全市高校众创空间联盟秘书处单位,累计服务全市各高校大学生创客超10余万人次。“天软双创”的品牌吸引效应和考核优选效应逐渐彰显,每年实施协同研发项目超过千项,提供实习及就业岗位近千个,辐射全国高校近百所。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成功列入《天津市大学科技园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西青区政府、中北镇政府接洽启动科技园区域环境优化改造规划。天软“产业学院+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的特色模式已初见端倪,并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2016年,国家有关领导曾亲临学院视察创新创业工作,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发挥特色优势,社会服务影响不断扩大

  持续发挥滨海高新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天津市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和天津市外国留学生实习实践基地作用,完成人才服务和见习培训达到1万余人,设立天津场外交易市场(OTC)高校板服务中心,牵头成立天津市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应用技术应用协会,引进天津市大数据协会,成立天津市软件行业协会人才工作专业委员会,更好地为产业服务。入选“天津市半导体集成电路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和“天津市电子信息与大数据人才创新创业联盟”两个联盟,为软件及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为天津市高考、中考、成人高考等教育招生考试提供在线报名及查询业务,为市纪委监委、河西区教育局、西青区委组织部提供系统开发和技术服务,社会服务影响逐步扩大。

  学院党委书记张爱华表示:如今,学院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又恰逢学院第二次党员大会即将召开。学院将赓续传承“至诚致力,卓异卓越”校训精神,坚持发展“教学与产业相融,学校与企业互动”特色办学理念,持续提升“资源共享、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就业服务”平台能级,进一步打造以大学城校区为主体、中北天软创业学院与天软信创大学科技园为两翼的“一主两翼”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拓展以人才培养、孵化转化、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三大业务”领域,争取早日建成国内一流、天津特色的“高质量产教融合平台、高水平成果转化平台、高效能社会服务平台”,以不负时代、勇担使命的责任和担当,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谱写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