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倾心打造产教共融、产才共生创新生态
近年来,滨海新区紧紧围绕“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对标国家战略目标、产业发展需要、企业人才需求,以产业(人才)联盟为载体,积极打造“滨城”特色产教共融、产才共生创新生态,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互动并进。目前,联盟已成为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产教融合的承载体、协同创新的聚能环、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共集聚高校和科研院所151家,促成产学研用为主的产业链合作项目近3000个,引育重点产业链研发人才2.3万余人。
校企合作人才共育。强化供需双向互动,推动企业把人才引育链前置于教育链、高校把人才供给链融入产业链,以联合培养、共定技术规范、共修教学标准等形式,推动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常态化定向培育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生物医药联盟与天津大学联合成立全国首个新医科和生物医药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搭建博士后人才“联招、联育、联考、联用”培养平台;信创联盟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非全日制工程硕士定向培养,与河北工业大学共建研究生培养基地;供应链金融联盟联合天津财经大学共办“金融科技菁英计划MBA项目”;互联网新经济联盟与天津财经大学合作开设“财经培训班”,以卓越工程师培育带动“产业+”复合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转型升级;海水淡化联盟主席单位天津海淡所与天津大学互聘兼职博导定向培养工程博士,将科研设备纳入共享平台;无人机和新材料联盟与天津科技大学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师资共享共育、产业就业对接“三个平台”;海洋装备联盟与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签署人才培养合作协议,与天津职业大学成立刘海林海洋工程焊接技能大师工作室,打造“一平台双导师”联培联训机制,自主培养海工领域国际一流技能人才。
共建学院“五业联动”。以产业发展急需为牵引,支持联盟重点企业与高校联合成立产业学院,实行产业、行业、企业、职业、专业“五业联动”人才培养协同模式。生物医药联盟康希诺、丹娜生物等重点企业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生物医药现代产业学院,与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共建生物制药人才实训基地;生物制造联盟与天津职业大学共建瑞普生物产业学院,实施“项目化平台+嵌入式课程”教学模式;天津职业大学360网络安全产业学院以合作修订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为抓手,为产业一线培养急需应用型人才;信创联盟与天津大学共建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并上榜全国首批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
技术创新联合攻关。聚焦自主可控软硬件、创新药物等重点领域,以共建实验室、基地、创新中心等为依托,搭建协同攻克“卡脖子”技术的创新联合体。海洋装备联盟与天津大学共建海洋油气中心生产装备工程技术中心、海洋工程先进焊接制造及评价企业重点实验室;新能源联盟筹建“天津市动力电池制造业创新中心”;生物医药联盟建设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同打造生物医药高端原辅料先进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开设“共享实验室”;信创联盟飞腾、麒麟、曙光等多家领军企业联合成立“先进操作系统创新中心”;生物制造联盟企业华熙生物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功能糖组学创新中心”;互联网新经济联盟企业零氪科技与华科大马丁院士团队搭建中国妇科肿瘤数据平台——女娲平台;无人机和新材料联盟与天津科技大学共建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与西安交大、天津工大联合研发无人机轻质化材料,与天津大学合作开展“车联网安全技术大数据示范项目”;智慧城市联盟与天津大学共建数据智能联合实验室,设立计算机科学基础研究基金,共同推动科技成果创新转化。
搭设平台对接共享。联盟打造产教要素深度融合的对接服务平台,新区、高校、企业三方协同,以校友会交流、产学研对接、产才撮合、人才论坛、技术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多元化载体形式,在高校和产业(企业)之间开设“直通车”,促进资源融通、共享和整合,让企业在招才引智中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实现联盟成员互为市场上下游,共建产教融合应用生态圈。仅今年,滨海新区依托联盟,与高校联合举办“人才链+教育链”系列对接活动20余次。生物制造联盟通过工业生物技术联合中心与“一带一路”国家高校及科研机构合办专题研讨会,租赁联盟举办第一届全国融资租赁创新案例大赛、2021(第一届)汽车金融科技峰会、2021(第八届)全球租赁业竞争力论坛峰会等大型品牌赛事论坛,数据安全联盟举办“中国智慧医疗与个性化健康峰会暨2021智慧医疗专题学术会议”,联盟引才育才优势不断扩大,产教融合属性更加凸显。
- 上一篇:天津“市-区”电网负荷调度中心正式运行
- 下一篇:天津对外开放成就展登上进博会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