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拟出台“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
又一城“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即将出炉。
为加快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天津市住建委日前发布《天津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并对该文件公开征求意见。
天津市此次《规划》明确要多渠道增加房源供给,“十四五”期间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实施目标为5万套(间),项目储备目标为10万套(间),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制定下一年度实施计划。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天津市在此次《规划》中提出,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天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并明确以提高城市居住品质、促进职住平衡、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存量房屋为主要渠道,以需求为导向,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
“利用存量改造有助于消化住房、商办或厂房库存,盘活闲置资源,能够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往往因涉及规划变更等问题导致操作流程较为烦琐。”上海财经大学中国经济思想发展研究院研究员岳翔宇认为,通过新建或存量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经济效应、投入成本、建设周期、配套以及审批流程等方面存在不小的差距,如何选择需要针对不同情况分析决定。
确定建设目标
实际上,对于科学确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目标,天津市曾在多份文件中提及。当地不久前发布的《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实施方案》即曾明确,要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功能布局要求,统筹考虑人口、产业、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等因素,科学编制“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确定全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总目标和年度计划。
对于规划目标,天津市此次《规划》设计颇为详尽,分为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分期目标、供给规模与结构、供给储备规模空间分布以及指标体系等多个方面。
在具体目标方面,天津市此次《规划》提出要健全相关政策及管理体制机制,多渠道增加房源供给,培育专业化规模化市场供应主体,提升住房品质和综合服务能力以及提高信息化监管服务水平。明确“十四五”期间当地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规划实施目标为5万套(间),项目储备目标为10万套(间)。
对于这一目标的确定,天津市此次《规划》提出,此次规划测算主要以新增人口为基础,重点测算新就业大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租赁居住需求。根据相应测算设立了三种情景,分别需要天津于“十四五”期间提供保障性租赁住房约5万套(间)、7万套(间)以及10万套(间),相应则分别能够保障约8万人、13万人以及18万人的租赁居住需求。
因此天津市此次《规划》提出,在具体实施上,项目储备目标按照10万套(间),预留储备资源,规划实施目标按照5万套(间)先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每年制定下一年度实施计划。
此外,天津市此次《规划》还将支持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供应主体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到规划期末,要培育房源在30套(间)或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以上的专业化、规模化租赁企业20家以上。
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人口增长等方面,天津市也有着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基础。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天津市常住人口为1386.60万人,比2010年增加92.78万人,增长7.17%,年平均增长率为0.69%。
不过,《规划》也指出,天津当前还面临人口增长变缓,人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2000~2010年天津市人口增长294万人,2010~2020年天津市人口增长则为93万人,增长速度明显下降;“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实施至今,引进人才的动力有所减弱,月落户人数有所降低,落户后42%的人才进行购房,实际留津工作人数有待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如何吸引并留住人才一直是包括天津在内的多个城市的一项重要课题。2018年天津市即开始实施“海河英才”行动计划,2022年天津市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计划升级加力“海河英才”行动计划,全年新引进各类人才10万人。
或基于此,天津市此次《规划》颇为注重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在吸引人才方面发挥的作用。
“引进和培养人才,既要抓好重点产业发展,以优势产业和项目吸引集聚人才;又要站在人才的角度看需求、定政策,做好人才服务保障工作。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支撑手段之一。”天津市此次《规划》明确,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是天津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此外,天津市此次《规划》对盘活存量资源也颇为重视,《规划》全文提及“存量”一词超过40次,并明确利用存量土地和房屋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是提高城市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在指导思想部分,天津市此次《规划》也明确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为统领,以提高城市居住品质、促进职住平衡、支撑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为目标,以盘活存量土地存量房屋为主要渠道,以需求为导向,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提高城市吸引力和综合竞争力,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