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天津滨海新区继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发布时间:2022-10-18 14:16:36

  知识产权不仅是企业的核心资产,也是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承载地之一,滨海新区汇聚了众多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近年来,滨海新区知识产权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不仅在申请、注册、授权上提升效率,让企业的创新成果尽早得到保护,还不断创新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反哺企业创新。

  近日,天津渤海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渤化集团”)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在全国银行间市场成功发行,这是全国首单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同时,滨海新区继成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后,又获批首批国家级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茶淀玫瑰香葡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多年来,滨海新区一直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创新和保护高地,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区域创新驱动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运营模式创新 破解融资瓶颈

  据了解,全国首单国有企业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项目,是由渤化集团旗下位于滨海新区的渤化永利、海晶集团、汉沽盐场、橡研所、合材所、敬业精细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用其持有的68项高价值专利,与发起机构以二次授权许可方式开展的证券化融资,共获得1亿元知识产权融资支持。

  该项目是渤化集团在知识产权运营方面的一次创新成果,其运用专利二次许可模式,由知识产权所有人以独占许可专利的方式,将特定专利授予发起机构,再由发起机构将特定专利二次反向独占许可给科技创新企业,最后由发起机构以应收专利许可使用费用作为基础资产,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资产支持票据。

  知识产权运营主要包括知识产权转让、许可、质押融资。据滨海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以下简称“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新区范围内,以上三种知识产权运营模式均存在。”

  渤化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渤化集团拥有有效专利1549件,此前曾通过质押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这次证券化项目是推进知识产权证券化、不断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的成功尝试。该项目储架发行额度为5亿元,首期发行规模1亿元,发行时间期限为2年。“集团要求融资要用于科技创新,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该负责人表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除了该“首单”外,由智慧财富(天津)联合中关村科技租赁共同发行的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的发行工作也在有序开展。近年来,滨海新区坚持知识产权证券化、运营基金、融资租赁和融资风险补偿资金四轮驱动,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瓶颈,助力核心技术成果在新区落地转化,呈现出资金规模大、市场程度高、投资项目快、多平台联动等特点,为稳定经济发展、促进企业创新提供了有效支撑。截至目前,全市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已完成2个投资项目,全市首批知识产权融资租赁项目已助力企业获得5410万元融资,全市规模最大的知识产权融资风险补偿资金项目已完成放款2000余万元,这些项目均在滨海新区范围内落地。

  开通预审通道 专利保护提速

  “通过专利预审通道,从申请到授权仅用了3个多月,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是对我们创新成果的加快保护。”康希诺生物法务与合规部高级总监周媛对记者表示。今年7月,康希诺生物一款涉及新冠mRNA疫苗的核心技术专利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授权书。“3月底,我们向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滨海保护中心’)提交了这项专利申请,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通过专利预审通道和新冠肺炎防治专利申请绿色通道顺利完成预审,大大缩短了专利申请审查周期。3月31日拿到预审合格通知书,7月专利申请就获得了授权。”周媛说。

  她表示,对生物制药企业而言,前期的研发成本相对较高,产品要经过几期临床试验,还要通过国家评审才能正式上市。在此过程中,如果产品相应的专利没有及时得到保护,很可能造成被侵权、被仿制等潜在损失。这就需要加快对企业专利的申请速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

  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在滨海新区内,生物医药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领域的相关专利,能够通过预审方式提高专利授权速度。滨海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一般情况下,按照常规方式申请发明专利的授权周期至少需要18个月,通过预审方式平均只需要3个月。”

  除了授权速度加快,专利预审方式也能为申请专利的质量提前把关。“在预审阶段,专利申请文件是可以修改的,我们会及时发现问题,提醒企业修改,确保在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申请阶段不出问题。”该负责人表示。

  截至目前,在滨海保护中心备案的企业已经有1157家,累计受理预审案件4120件,其中1887件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近年来,滨海新区专利质量逐年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在今年7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第23届中国专利奖名单中,滨海新区有11家单位的11项专利获奖,获奖项目数量居全市第一,且首获中国专利金奖。

  加速协同保护 区域合作加深

  前不久,滨海保护中心携手京冀两地知识产权中心联合举办了企业IPR(国际专利研究)系列培训第16期──京津冀海外专利指导公益培训。“三地保护中心对本地区企业进行调研,针对企业提出比较集中的,在海外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商标或侵权方面的问题,我们在这次培训中集中交流解决。”滨海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滨海保护中心与京冀两地在知识产权方面的合作已经开展多年。2020年6月,河北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遇到一件生物医药领域侵权案件,“我们派出了5名专家,参与了该案件的专利侵权判定咨询论证会,并出具了侵权判定咨询意见。”该负责人回忆。

  今年4月,滨海新区发挥“一局三地”知识产权合作会商机制作用,构建起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机制。京津冀三地五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共同签署《京津冀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明确,三地保护中心将发挥各自区位和资源优势,围绕产业(企业)服务、侵权判定、纠纷调解、专家库建设、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宣传培训等方面,联动发力、互助共享;并以此为支点,推动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加快服务促进雄安新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支撑雄安新区创新发展;推进区域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合作,精准服务电商平台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和纠纷化解。

  新区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滨海新区围绕“1+3+4”产业布局,实施专利强链强企示范工程、专利强企工程、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建立了滨海新区专利导航机构库和专利导航服务基地,推动知识产权管理贯标认证,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未来,滨海新区将持续贯彻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加快推进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重点城市建设,打造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营、管理和服务一流强区。”该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