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基层干部群众以实实在在的成绩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河北区容彩里社区“彩”剪社的居民用一幅幅精美的主题剪纸作品,庆祝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本报记者 吴迪 摄
天津港北疆港区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作为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集装箱吞吐量破100万标准箱。 本报记者 吴迪 通讯员 李四航 摄
和平区朝阳里社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实际行动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 吴迪 摄
渤海油田渤南作业公司的工艺工程师全力保障着海上能源不断地向陆地供给。本报记者 吴迪 通讯员 米思丞 摄
西青王稳庄镇“女汉子”党员志愿服务队与农户一同奔走田间地头,保障粮食谷粒归,以饱满精神状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 潘立峰 通讯员 张馨月 摄
北辰区小淀小学开展爱国教育主题绘画活动。 本报记者 孙立伟 通讯员 许磊 摄
南开区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暨“食安科普筑牢消费安全屏障,全域科普助力国际消费中心”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本报记者 胡凌云 通讯员 魏巍 摄
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南开大学图书馆特别推出主题书展,展示党的光辉历程和辉煌成就。本报记者 姜宝成 通讯员 付士娟 摄
天津北方网讯:“深秋时节,渤海之滨大潮奔涌,津沽大地五彩斑斓。在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我市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倍感振奋、充满期待。大家立足本岗、勇毅担当,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本报记者深入一线,走进街道社区、科研院所、田间地头、工矿企业、车站码头、大专院校、消防站点和医疗机构,共同见证大家坚守岗位的奋发作为和精神风貌,共同感受大家期盼盛会的真情实感和美好祝愿。”
街道社区
“彩”剪传真情 表达新祝愿
■ 本报记者 宋德松
南湖红船、人民大会堂、革命圣地延安、遵义会议会址……一个个鲜活的场景经过巧手的“一折、一画、一剪”跃然于眼前,再配以“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等文字点缀,巧妙的构图让作品栩栩如生,在饱含浓浓“中国味”的同时,显得喜庆又庄重。
10月14日上午,在河北区王串场街容彩里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彩”剪社的队员们齐聚一堂,用剪刀和彩纸把社区居民团结奋进、奋勇争先的精神风貌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永远红心向党的情致展现出来。一上午的工夫,以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就挂满了墙面。
据了解,“彩”剪社成立于2019年,从最初的4个人逐渐发展成现在的30多人,成员中大多是社区的退休老人,他们为了丰富自己的生活,主动申请加入社团,除了日常参加剪纸活动外,还会配合社区党委、居委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就是想用手中的剪刀和彩纸,记录家门口日新月异的变化,也表达自己对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美好祝福。”“彩”剪社队员王忠明指着墙上的一幅作品说,“其实这个剪纸就是随意发挥,剪出来的元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彩纸在手中翻飞,也预示着我们的生活更加红火、热闹!”
“‘彩’剪社的队员们将眼见之景融入艺术创作中,大家用剪纸这种形式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用一幅幅生动精美的作品表达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祝福!”容彩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王欣说,我们社区也将继续弘扬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增进社区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把对党的赤诚和热爱注入剪纸作品中,以传统艺术形式表达对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期待与喜悦。
科研院所
发明专利多 合作协议忙
■ 本报记者 张璐
昨天,记者在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看到,面向国家发展生物经济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合成生物科技前沿,这里的科研人员正潜心攻关,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用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研究员孙媛霞最近正带领糖生物学及蛋白质工程团队兵分三路,奋战在科研生产一线。孙媛霞告诉记者:“我们团队成员一拨在实验室进行二氧化碳制糖技术攻关,一拨在创新平台进行实验成果小试,还有一拨在企业进行技术的中试放大。”
虽然辛苦,但孙媛霞非常欣慰:“我们生逢在一个伟大的时代,国家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舞台。作为党员,我们要发扬科学家精神,为实现祖国科技自立自强而努力奋斗。”
平均每3.5天产生1件发明专利,每10天与企业签署1个合作协议。作为国家级协同创新平台,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用奋斗书写担当,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记者见到吴洽庆研究员时,他正在回复微信工作群里企业提出的各类技术难题。最近,吴洽庆团队的甲泼尼松龙绿色合成技术已通过技术许可形式与天津企业签署协议,将在企业进行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后,可将企业生产周期缩短约1/3,转化效率提高到95%以上。
“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牢记自己的使命,以科技报国、创新为民的决心和信心,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将科研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和产业优势。”吴洽庆表示。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在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征程上,科技工作者们将奋力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
田间地头
走好致富路 满眼丰收景
■ 本报记者 陈忠权
“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们的心情格外激动,满怀期待,我们要多产优质果蔬,用丰收的果实向党的二十大献礼。”10月15日,记者来到武清区南蔡村镇粜粮务村“天民田园”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村“一肩挑”刘天民一边带领着村民采摘着成熟的果蔬,一边激动地说。
金秋时节,这里的温室大棚满眼丰收景象:甘蔗套种西瓜,甜上加甜;口感番茄,像红玛瑙般诱人;还有翠绿的青萝卜、生吃的香芹等,各种时令果蔬令人目不暇接。
刘天民介绍,这些天大家起早贪黑,主动延长劳作时间,日采摘量达到1.5万公斤,销往京津两大都市,满足市民菜篮子需求。
在园区一个芹菜温室大棚里,10多位菜农正忙着采收,欢声笑语萦绕整个大棚。今年65岁的菜农王文启高兴地说:“受益于党的惠农好政策,我们村建了现代化设施园区,发展优质果蔬生产,我们就在园区就业,我和老伴儿月收入8000元,特别知足。党的二十大就要胜利召开了,相信会有更多惠农好政策,我们的日子会一天比一天好!”
记者走进一个“阳光房”,这里面积有5000多平方米,多种速生蔬菜都长在了一根根柱子上,一片碧绿,从上到下共有10多层。走近细看,每一株蔬菜都栽种在安装于柱子上的托盘里,里面是营养液。菜农们介绍,党和政府对菜农特别关心,这是区蔬菜技术推广站帮助新建的立体种菜新装置,这样种菜没有土传病虫害,产量高,质量佳,每亩种植效益特别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各项惠农好政策让我们村庄变美了,村里有了致富好产业,村民腰包变鼓了,我们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刘天民表示。
工矿企业
百姓“米袋子” 装满优质粮
■ 本报记者 吴巧君
昨天,迎着秋日暖阳,记者来到津南区小站镇附近的吕坨子村“稻香源”小站稻绿色生态示范园区,眼前1200亩金黄色的稻田充满丰收的喜悦,沉甸甸弯下腰的稻穗粒粒饱满,再过几天,适逢党的二十大盛会召开期间就该开镰入仓了。
这是天津食品集团旗下天津利达粮油有限公司为加快小站稻振兴步伐而建设的示范基地。“我们在这里新建育秧中心,带动周边小站稻种植农户保质增收;我们在这儿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产品从种植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我们在这儿与市农学会联合立项进行课题研究,对200亩稻蟹混养的有机水稻种植数据进行跟踪,建立全市有机小站稻种植标准。”示范园区负责人、利达粮油下属的天津优质小站稻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强介绍说,“今年,我们生产的小站稻将申请国家‘绿色食品’。你看,稻田、沟渠与水塘和谐共生,吸引了大量白鹭、野鸭在此繁衍栖息。这是我们不断努力的结果,更是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丰收的田野祥和静谧,位于临港经济区的粮食油脂应急储备物流中转项目建设工地则热闹又忙碌。“这个项目是临港经济区利达粮油生产基地的第5期工程,目前已进入6栋平房仓与办公综合楼的主体施工环节。”建设项目负责人薄振群向记者介绍说。
“我们在这儿总投入12亿元,5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粮油储备、轮换、贸易、品牌营销于一体的现代物流中心。”天津食品集团总经理助理,利达粮油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戈立新对记者说。今年前三季度,利达粮油公司逆势而上,实现产值52亿,利润6921万元。“新征程上我们勇毅前行,利达粮油的职工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奋战在一线,为百姓‘米袋子’装满优质粮而努力,以实干实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他说。
车站码头
拼搏加实干 为盛会献礼
■ 本报记者 万红
昨天,当记者走进我市车站、码头,基层党员干部职工正以拼搏实干,热烈期盼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当第一缕晨光洒向大地,天津站早已开启了一天的忙碌。“各位旅客,请您佩戴口罩,出示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健康码绿码,扫描场所码……”前广场南进站口前,天津站客运值班员石涛正逐一对旅客进行进站查验。
“相关防疫政策必须严格落实,当然,我们也会积极做好各项服务。”石涛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将是新的起点,我们一定会冲锋在前,用最暖心贴心的服务,保障每一位旅客平安顺利出行。”
几十公里外,渤海之滨的天津港,在喜迎党的二十大的热烈氛围中,天津港集团党员干部职工欢欣鼓舞,倍感振奋。
几天前,天津港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创下了全球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从开工建设到完成100万标准箱作业的最短用时纪录。不忘初心,勇攀高峰,这两天,码头公司总经理杨荣又带领团队投入到接下来的系统效能提升中来。“目前,码头作业效率已基本达到人工码头作业水平。希望通过对系统算法与功能等的进一步优化,实现码头作业效率、作业水平超过人工码头的目标。”
在天津港煤码头智能控制中心旁,码头公司科技设备部电气综合管理员段凯正潜心进行系统设备节能升级改造。“现在正是码头绿色智慧转型升级的关键期,我们聚焦数字化料场等清洁能源改造,全力打造绿色港口。”
“立足岗位作贡献,真抓实干创业绩,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绿色智慧枢纽港口,以实际行动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礼。”这是大家共同的心声。
大专院校
青春向未来 再踏新征程
■ 本报记者 姜凝
昨天,走进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13教室,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布置会场。会场内,“青春献礼二十大 强国有我新征程”“牢记殷殷嘱托 再谱南开新篇”等标语引人注目。
“进一段电视信号,看一下画面是否清晰,声音是否可以正常听清及播放……”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王友江正嘱咐工作人员逐一调试设备、检查会务用品,为集中收听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做好准备,学院7个集中收听收看场地他都要走一遍,确保万无一失,“党的二十大是最重要的一堂党课,作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我们,要保证师生们上好这堂党课。开幕会后,学院会组织各个教学单位的思政课教师第一时间进行集体备课,让大会精神‘带着热气’进教案、进课堂、进头脑。”
在天津大学大通学生中心,天大“太雷班”的学生正通过话剧展演等方式,感悟革命先烈的追求和梦想,坚定使命担当。“我们要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接续奋斗中,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以奋进者的昂扬姿态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天大化工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程启帆说。
天津工业大学在博雅书院开展“喜迎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主题剪纸活动,数十名学生党员参与创作剪纸作品,讲述百年党史故事,共同迎接党的二十大。“活动创新了学习形式,让我不仅感受到学习党史的浓厚氛围,也更加坚定了永远跟党走的决心。”天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2022级学生杨励伟说。
连日来,天津师范大学物理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学本科生第一党支部书记刘通积极组织开展“喜迎二十大 礼赞科学家”主题活动:“我们以微党课的形式,每天由党员在线上导读科学家故事,激励广大学子在新征程上担当新使命、展现新作为。”
消防站点
一抹“火焰蓝” 忠诚保平安
■ 本报记者 张清
清晨6点,晨光点亮大地。位于滨海新区大港的市消防救援总队特勤支队万象路消防救援站内已是一派热血沸腾的景象。
鲜艳的国旗下,嘹亮的口号声中,34名年轻消防员正在训练场上挥汗如雨,小伙子们个个精神饱满,劲头十足。
“喜迎二十大 忠诚保平安”,24小时站内值守、下到辖区单位熟悉演练、走进社区防火宣传……每天至少两万步的计数,消防员们用脚步丈量安全,用坚守铸就忠诚。
13日,一声号令,一场由特勤支队组织的超高层建筑火灾灭火能力测试演练拉开帷幕,24层高的津滨大厦成了此次演练的训练场。
“练为战,虽是演练,也要全力以赴!”28岁的万象路消防救援站站长苏仪凡带领着全副武装的消防员们冲锋在前。他们的任务是要在最短时间内,爬楼登高抵达24层,铺展水带、架设水枪、灭火救援。
紧跟苏仪凡身后的是29岁的吴琼,干消防11年,承担着前方作战车班长号的重任,“老班长”是大家对他的亲切称呼。和吴琼打配合的是30岁的消防员刘洪垒,就在测试演练前一天,他俩刚刚参与了支队组织的“热血铸忠诚”献血活动。
测试演练持续了1个小时,万象路消防救援站出色完成了全部任务。归队时,消防员们都已疲惫不堪,但热情丝毫未减。
36岁的政治指导员闫学辉是站内为数不多的“80后”,他告诉记者,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万象路消防救援站除了日常值守和训练,还开展了国旗下讲话、党史专题授课、重温入党誓词、重温队史、红门影院观影等一系列迎庆活动。
群众的需要在哪里,消防员就在哪里,为人民服务永远是消防员的职责和使命。“用汗水和热血写下‘火焰蓝’的忠诚答案!”闫学辉说,万象路消防救援站必将不辱使命。
医疗机构
健康守护者 “数”说新变化
■ 本报记者 徐杨
10月14日上午,记者来到我市特聘青年学者、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务部副主任王勇的办公室,正赶上患者黄先生找他来复查。
听说记者的来意,黄先生感慨地说:“生病肯定不是好事,但我确实得感谢现在的好时代、好政策,让我享受到家门口就有良好医疗资源的便利,微创手术不开刀,住院只需三五天,费用还不高,不然我哪能好得这么快!”
王勇的感触同样深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患者们的感受最直观,药价降了、医保报销多了、看病方便了。”
王勇还介绍,从他个人泌尿外科的专业角度来说,近10年医院、科室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5年前他们在专业技术上还总是跟着外省市兄弟医院的步伐走,近5年随着不断创新,很多手术技术及治疗方式已经做到了国际国内领先。
“看看这些数据,会更直观地了解我所说的变化。”说话间,王勇从电脑上调出统计资料。“原来我们1年的前列腺癌手术只有30—40例,而现在年手术量已经超过了300台;原来患者术后住院时间长达7至10天,现在随着手术机器人等高新技术的应用,手术更加精细、更加科学、更加安全,术后3天就能出院。通过技术创新,手术效果明显提高,住院费用还能下降万余元,全方位地惠及患者。”王勇解释说。
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作为医务人员,我们将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做好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王勇的话语间也充满着期待,希望国家出台更多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政策,聚焦人民群众对卫生健康的更高需求,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