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凭阑:一勤天下无难事,以勤勉作桨,百事可做,百业可成!
勤勉,是每个党员干部应具备的工作作风。一勤天下无难事,以勤勉作桨,百事可做,百业可成。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新征程上,这是我们不断取得收获的重要动力源。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我们有大量任务要完成,这些都需要勤勉不息。勤勉的人不是陀螺,被抽几下才转动,而是具有主动精神,不待扬鞭自奋蹄。勤,意味着多跑动、多观察,善于从各种情况中发现问题,还要多思考、多谋划,努力形成分析问题的思路,更要多实践、多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为群众的冷暖奔走;下沉到企业一线,及时送上解难纾困的良方……勤勉的人,永远是在以人找事,而不是被动地等事情来敲门。本质而言,这是一种担当,知责任之重,才有尽责任之举,心中越是装着群众利益、装着发展成效,脚下就越不会停步。
勤勉是一个坚持的过程。我们做工作,不能一时很积极,慢慢地就熄了火、减了速,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干与不干、积极与否,全凭心气儿,这都是怠惰的表现。要做到勤勉,就要保持一鼓作气的劲头,一直在状态。客观地说,做任何工作都难免遇上各种各样的难题,而勤勉的内涵中,就包含着孜孜以求的作风,一个方法行不通,就尝试另一个,直到“破关”为止。譬如攻克“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可能需要成千上万次的实验;再如畅通产业链条,可能需要在上下游企业之间反复奔走。任何工作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勤勉做依托,就没有什么难题可以一直横亘在眼前。
真正勤奋的人,有着明确的工作目标,规划好了时间表、路线图,什么阶段应该干出什么成效,一目了然。如果看上去事情很多,东奔西走、忙上忙下,但被问到实质性工作,就说不出个所以然来,这是一种“虚假勤奋”,说到底是形式主义在作祟。衡量一个人是不是勤奋工作,不是看他流了多少汗水,而是要看他为发展做出了什么实实在在的贡献,为群众切实解决了多少难题,这是最能说明问题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