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家每户的设计 天津中心城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
近日
位于和平区嫩江路与鞍山道交口的
建设安全围挡已经拆除
一栋青灰色的二层小楼显露出来
这是
天津中心城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
和平区嫩江路片区
城市更新项目
提起嫩江路
1898年
根据《中日通商行船条约》
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签订
《天津日本租界协议书及附属议定书》
划定日本租界
六年后建了这条路
当时叫曙街
而位于嫩江路上的42-58号二层小楼
则建于上世纪30年代
是青砖红顶、砖木结构的
日式建筑
▲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的房屋外观图
▲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的房屋外观图
因年代较为久远
这幢建筑已经被鉴定为危险房屋
在使用上
也因缺少独立的厨房和厕所
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
▲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的房屋内景图
据了解,这栋小楼里的大部分户型在10㎡左右,最小的不足5㎡,最大的也只有30多㎡,有的老少三代住在一起。曾经在这里居住了60年的老李,在介绍当年居住的情景时,依然有些提心吊胆——
“楼梯虽然可以使用,但每次上下都小心翼翼的,怕踩空了掉下来,房子外面看着还可以,但里面非常杂乱,还用一根木头棍子顶着,以前总会担心出现安全事故。”
这些年,不少居民因生活不便陆续搬离了这里,在这住了多年的王女士对其中缘由最有体会——
“近一二十年来,一些有条件的陆陆续续的出去住了。家里没厕所,一个楼道就一个,平时如厕紧张时就得去旁边商场里解决,炒菜也只能在楼道里,还没有暖气,木质结构房屋也不保温。”
▲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的房屋楼梯图
▲城市更新项目启动前的房屋实景图
2021年,随着政策的调整,“棚改”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城市更新”模式应运而生。
所谓城市更新,指的是一种将城市中已经不适应现代化城市社会生活的地区作必要的、有计划的改建活动。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城市更新”。
2021年3月发布的“十四五”规划纲要则明确,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2021年6月,《天津市老旧房屋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和城市更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全市多个板块的城市更新陆续启动。
作为中心城区首个城市更新项目,嫩江路片区城市更新没有现成的模式和标准,和平区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嫩江路片区地处和平区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受风貌建筑影响,对项目的改造和施工会有各种要求和限制。这次更新改造的新楼要在不改变原有规划的基础上重新建造,原建筑的高度、面积、层数、规模都不能变,还要恢复小楼百年前的建筑肌理,同时提升居住功能,为每一户增加独立的厨房和卫生间。
经过反复研究,最终通过抽户的形式释放出一定面积,均摊到留下来的每个住户,为每户增加独立的厨房、厕所,形成成套化的居民住宅。因为涉及各户居民的切身利益,每一个环节都要仔细掂量。
劝业场街道和房管站联合组建了20多人的团队,挨家挨户多次做居民工作。最终,针对86套房屋,共设计出了61种房型。
“既要满足设计规范要求,又要满足百姓的心理需求,又要保障每户按原位置回迁,确实工作难度很大。前后征询了3次意见,方案前前后后大改了3次、微调了50多个版本,一户一稿。”
和平区房产和物业管理服务中心劝业场房产管理部副部长巨鹏介绍——
“每家每户的设计都不一样,门、窗开在哪,上下水管道怎么走,都标注得清清楚楚。”
在为住户加完独立的厨房、卫生间后,最小的面积将近9平方米,最大的将近40平方米。
▲城市更新项目施工后的楼体外景
嫩江路片区的城市更新工作
从2021年8月23日开工建设
经过四个月的时间
到12月底主体完工
▲城市更新项目施工后的楼梯图
▲施工前后的天井对照图(左:施工前 右:施工后)
为了达到居民拎包即住的标准,为每户都铺好地砖、安好门窗、马桶、洗手盆、安装了一户一表、智能门禁等设施。特别是为了解决集中供热问题,和平区多部门联动,从较远处引来热源,为每户都配备了地暖。
解决供热问题不是件容易的事,劝业场房产管理部副部长巨鹏介绍当时的情况——
“这个地方周边没有住宅,集中供热的热源最近的在哈密道和平路一侧,热源是过不了和平路的。为了给住户寻找热源,相关部门一次次勘察,最终确定了可以引入的热源,从北安桥口那边往这引的,又重新走的管线。”
▲城市更新项目施工后的房屋内景
现在,楼体周边的绿化改造、配套设施提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改造中充分考虑到居民的休闲活动需求,将原有的路旁绿地划分出约145平方米进行石材铺装,将其作为活动场地,内设休闲座椅、健身设施和充电设备等,更好满足居民需求。同时,通过补植新的花灌木、铺设草坪,为周围居民群众打造一处兼顾休闲与观赏的“口袋公园”。
▲“口袋公园”项目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