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
天津北方网讯:蜿蜒的海河贯穿天津城,一头连接城市发祥地,一头通往广阔海洋,交相辉映的河与海孕育出了天津独特的城市气质,也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4次赴天津视察工作、出席活动,其中两次亲临滨海新区,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为天津的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牢记总书记嘱托,近年来,天津将加快打造“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作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重大举措,以新发展理念优化完善城市布局。城市建设告别“摊大饼”,“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紧凑活力“津城”和创新宜居“滨城”,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合理、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双城之间铺展的绿色生态屏障,将成为生态建设的样板区,增强城市发展的持续性和宜居性。
一市双城,比翼齐飞,从外延扩张走向内涵提升,天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迈出了新步伐。
“津城”:优化布局 提升活力
拥有便利的交通条件、完善的公共服务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活力闪耀的“津城”吸引大量市场主体和人才聚集,近年来,服务业发展能级持续提升,产业发展载体不断丰富。
120岁的金街商业底蕴深厚,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这里寸土寸金。来自广东的天河城集团就看中了和平路的资源,5年前,北方第一家天河城购物中心在这里开门纳客,受到众多天津市民的青睐,每逢节假日,购物中心的日均客流可以达到20万人次左右。
几年来,累计近百家首店、旗舰店品牌进驻天河城,涵盖餐饮、体育、亲子等多种业态。“我们希望给消费者提供更多新的体验和消费场景,5年来不断创新业态、调整升级品牌,很多有代表性的特色店铺引起了较高的关注度,发挥了品牌的集群效应。”天河城购物中心运营推广部经理王娜告诉记者,“经过长期的积淀,我们的会员数量和销售成长很快,销售额每年都有两位数的增长,和入驻商户实现了共赢。”
优化商业布局、推进业态调整、盘活闲置载体……走过百年的金街魅力不减,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2018年,金街被商务部确定为全国首批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之一;2019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2021年,成为全国示范步行街。经过一系列改造,金街的业态品质、消费场景、街区环境都有了明显提升,商旅文融合更加紧密。未来,和平印象城、国金购物中心等重点商业项目也将在此落户,为天津百姓带来更多高品质、多样化的购物休闲体验。
瞄准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津城”正着力打造意式风情区、金街、五大道等8大地标商圈和万达—爱琴海、大悲院等14个目标商圈,几年来吸引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品牌进驻,连续举办的海河国际消费季等促消费活动也让市场更加活跃。
“比如政府的消费券补贴,力度是非常大的,尤其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后,对商户销售的复苏和购物中心整体的运营都提供了支持。”王娜表示。
除现代商贸外,近年来,“津城”还围绕金融服务、设计服务、健康服务、高端商务、智能科技、数字经济等重点领域发展高端服务业,集聚市场主体,建设城市功能区,形成特色鲜明、业态高端、功能集成的发展标志区。
在设计产业领域,天津已拥有相关企业近1.7万家,设计综合实力居国内前列。为充分发挥传统优势,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延伸,天津提出打造“设计之都”的目标。随着相关设计方案的公布,在东丽、津南、河东、河西四区交界之处,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海河柳林地区揭开面纱,这里将主打数字设计、智慧设计等产业,以智慧城市和生态宜居为主要特征。
今年5月,华兆路二期(台儿庄南路—国盛道)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是天津海河柳林“设计之都”核心区综合开发PPP项目中首个开工的子项目。根据规划,该PPP项目将实施设计产业配套设施、新基建智慧城市设施、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绿色生态设施5大类共80余个子项目,眼下,蓝图正逐步变为现实。
从“设计之都”核心区出发沿海河向南,会邂逅“津城”又一重要标志区域──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北方规模最大的国家级展馆去年在津南区拔地而起,国家会展中心(天津)一期投入运营一年多来,已举办绿色建筑展、国际汽车展览会、全国糖酒会等近30场展览、会议、活动,在推动周边配套设施和服务不断完善的同时,也为这座城市带来满满人气。
连接起会展与先进制造、旅游、文化、体育等多个产业,国家会展经济片区将助力天津打造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北方国际会展城。“国家会展中心(天津)将服务和承接好国际化的展览、会议以及国家级行业协会举办的大型展会。针对天津发展的特点,着重引进工业、消费类展会,促进产城融合。”国家会展中心(天津)有限责任公司展览部副总经理宋明春表示。
“滨城”:开放包容 绽放“津彩”
“津城”以东,是为“滨城”。双城并进的轨道上,转换“角色”定位的“滨城”,如何在协作、共享中,履行一座城的职责,唱好“双城记”?
一份战略图谱给出了答案。“十四五”期间,滨海新区落实双城发展战略,锚定“创新立区”“制造强区”“改革活区”“开放兴区”“环境优区”5个方面,发展实体经济、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基础设施功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向着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城”迈进。
2019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天津滨海—中关村协同创新展示中心,观看了飞腾芯片、麒麟操作系统等产品展示,并强调,自主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的迫切要求和重要支撑,必须创造条件、营造氛围,调动各方面创新积极性,让每一个有创新梦想的人都能专注创新,让每一份创新活力都能充分迸发。
“习近平总书记看了麒麟的产品,我们特别自豪,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创造条件,努力创新。”麒麟软件有限公司董事长谌志华坦言,操作系统的产业生态环境对上下游依赖性高,幸运的是,身处滨海高新区的中国信创谷,左邻右里不乏飞腾这样的“同道中人”,大家经常“串门”,开研发会、商量合作事项。
2021年,飞腾、麒麟软件、中国长城和中国电子云4家公司联合发布PKS行业解决方案。目前,飞腾CPU、银河麒麟操作系统和全流程全环节立体安全防护的“PKS体系”,在医疗、能源、金融等领域广泛应用。
滨海新区副区长张桂华介绍,中国信创谷聚集了以飞腾、麒麟、曙光、360为代表的千余家企业,拥有市级以上研发机构43家,完善了从CPU、操作系统、数据库、超算、网络安全到整机终端的信创全产品链条,打造天津信创领域“国之重器”。目前,滨海新区已建成信创、高端制造、航空航天等8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形成石油化工、汽车及机械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2021年工业总产值突破1万亿元。
立足“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在滨海新区由产业园区向“滨城”转变过程中,如何破解民生短板突出、城市活力不足等问题?城市更新无疑是融入新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可以说,“滨城”焕新的实践开场了。
“‘滨城’的定位是提升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经过反复研判,我们确定了旧工业园区、旧城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海河发展轴线4处区域、10个重点项目,编制《城市更新操作细则》等多项配套政策,涉及土地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商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市规划资源局滨海分局详细规划室工作人员刘鹏飞告诉记者,这10个重点项目占地面积约445.3公顷,总投资不少于330亿元。目前,6个项目挂牌落地,塘沽南站片区新城家园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接近尾声、新河租赁式住宅正加紧施工……
刘鹏飞举例说,塘沽南站片区地处于家堡区域,这几年人流聚集,对综合服务配套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此次城市更新,这里将引入耀华中学滨海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新建7条市政道路,上海道、新华路、新港路等可实现互通,塘沽南站片区将与天碱、外滩和解放路地区串联成一个整体,促进产城融合。
为了提升片区功能,滨海新区采用市场化方式,引入企业担当项目实施主体,前期负责投资开发,后期享有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权。前不久,滨海新区发布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更新等领域投资建设的政策措施,并列出2022年首批重点城市更新项目清单,涵盖洋货市场、华北陶瓷、皇冠半岛(大沽化)、中海产业园4个片区。
市规划资源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罗平表示,一批城市更新项目加速落地,补齐民生短板,让居民生活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现在,滨海新区继续酝酿创新方案,在生活配套、生态建设、产业发展上制定指标体系,出台差异化政策,使双城联动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形成分工合理、功能互补、协同高效的空间布局。
“津城”拥有历史底蕴,古今交融;“滨城”发端临海之滨,开放包容,双城互联互通更便捷、生态格局更完善、产业布局更合理、生活环境更宜居。天津,这颗渤海明珠,正涌现出澎湃动能,绽放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