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天津 >

天津

天津市政协专题协商推动城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

发布时间:2022-09-26 10:28:03

  城市民族工作是党的重要工作,事关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如何让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更好地融入社区、融入城市?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民族工作深入人心?在市政协日前召开的“创新推进城市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专题协商会上,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民族工作者结合大量调研,摆事实、讲数据,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我市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直抒胸臆、建言献策,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到会听取建议,与大家协商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会前,市政协民宗委分别与全国政协民宗委和市民族宗教委、市工商联围绕协商议题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兄弟省区市先进经验,并联合市工商联、有关区政协、天津社科院、南开大学、有关企业、少数民族社会组织和少数民族代表人士等赴基层开展实地调研,摸实情、查问题、商对策。

  “城市化使传统民族问题出现了‘时空转移’,社区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优化。”协商中,与会同志讲问题“不留情面”,提建议倾尽所能。大家认为,要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各族群众心灵深处,使各民族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人心的工作,最直接有效的方式是加强宣传教育。”市政协委员、天津师范大学副校长佟德志建议,要坚持和完善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坚持正面舆论引导,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生动讲好各民族间团结故事,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要夯实基层基础,把民族工作融入社区建设,充分发挥社区贴近群众、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优势,有形、有效做好民族工作。”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源环境与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屠凤娜认为,应创新民族工作模式,将“民族互嵌”观念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融入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营造全方位嵌入的社区环境,使各族群众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成美满姻缘。

  城市民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生活在城市的各族群众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红桥区政协委员、北京盈科(天津)律师事务所股权高级合伙人周朕建议,出台优惠政策,搭建少数民族就业创业孵化平台,充分利用社会团体组织资源优势,联合招收少数民族学生的高校,共同建立多民族青年经济文化交流平台,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挥积极作用。

  ……

  “大家的意见建议很有前瞻性、针对性、可操作性,让我们很受启发,体现了委员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担当。”市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对委员们的建言充分肯定,表示要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吸收采纳,努力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沟通体现民主,协商凝聚智慧。委员们表示,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营造好“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良好社会氛围,是“国之大者”,也是新时代政协委员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努力发挥好政协委员优势作用,为促进各民族和合共生、实现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