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海关支持保税新业态发展,助力保税维修快速发展
天津北方网讯:据天津海关统计,今年前7个月天津保税维修进出口99.9亿元,增长27.5%;其中出口50.9亿元,增长55.9%,进口49亿元,增长7.2%。从商品来看,天津开展保税维修的主要商品为飞机,前7个月进口38.2亿元,增长39.2%,占进口总值的78%;出口39.3亿元,增长59.9%,占出口总值的77.2%。
日前,在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内,天津保税区海关为古德里奇航空结构服务(中国)有限公司一批刚刚完成保税维修的“反推器”办理了出区手续。古德里奇(天津)是2009年注册于天津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的一家航空维修企业,2012年开始开展保税维修业务,维修能力覆盖空客、波音等各系列飞机的发动机短舱零部件。其中,“反推器”是飞机落地时,向前方喷出气体给飞机减速的装置,属于大型喷气客机的必备设备。
“飞机设备由很多零部件组成,维修所需工艺也非常复杂。在开展保税维修的实际过程中,如果其中某一个零部件维修不了,常常需要将维修货物外发至综保区外,进行部分工序的维修。”企业供应链主管涂向铮介绍,“此次维修的‘反推器’就遇到了这种情况。但是货物体积非常大,如果只是为了维修单个零件,就将整个‘反推器’外发至区外,这样一来一回,成本就太高了。”
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保税区海关向企业介绍了“件中件”维修监管模式。相较于以往办理保税维修货物出区,需将依据申报进口品名,将货物整体外发出区的监管模式,在新模式下,企业只需要将“反推器”中坏掉的零部件申请外发至区外维修即可,设备主体仍留在综保区内,进行其他维修操作。“新模式为我们节省了大量时间、物流成本,也让我们的维修项目更加灵活。”涂向铮说。
据了解,天津保税区海关在广泛调研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针对部分企业在进行保税维修过程中,需送部分零部件出区进行维修的问题,创新航空产业链“件中件”维修监管模式,优化进出区手续,让零部件可以通过担保的方式单独申报出区,为企业节省成本的同时,也延伸了维修业务产业链条。
近年来,天津海关支持保税新业态发展,积极推进保税维修再制造业务开展,带动产业价值链延长。推动综合保税区区块链技术应用,满足航空维修企业航材、工具紧急出区进行现场支援的高时效需求,叠加保税维修和租赁创新政策,支持航空产业扩链增链;推出“主辅料分类监管”“保税维修坏件循环再利用”等便利措施,助力提升维修料件利用率,降低维修成本;创新航空产业全链条集群监管模式,实现企业间加工、检测、维修货物自由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