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次发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大面积的野大豆种群
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照片由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提供)
天津北方网讯:记者日前从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获悉,该中心监测人员在野外调查中,发现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大豆种群。如此大面积的野大豆种群,在近年的野外调查中实属罕见,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我们发现这片野大豆的过程也很有意思。”天津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土壤与生态环境监测研究室监测人员张赞兴奋地告诉记者,8月27日,他和同事方普杰,在蓟州区于桥水库白庄子湿地进行国家生态质量监测样地调查时,忽然从草丛中蹿出一条2米长的乌梢蛇,张赞下意识举起相机抓拍,但是胆小的乌梢蛇早已逃之夭夭。循着乌梢蛇的行迹,他们意外发现一片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野草,初步估量占地面积有5亩。职业的敏感性,让他们意识到,这不是一片普通的野草,仔细鉴别后有了重要发现。“野大豆!对,是野大豆!”张赞和方普杰异口同声地说。虽然监测队员在天津北部山区、重要湿地等均发现过野大豆的踪迹,但是在野外发现这么大面积的野大豆种群还是首次,“该种群在3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占有绝对优势。”
据介绍,这一大面积野大豆种群位于白庄子湿地保护区内中心地带、于桥水库北岸200米的位置。因该保护区是全封闭管理,除了管理人员以及科考人员之外,其他人员不准进入,这片野大豆因此没有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张赞特意询问了正在保护区内进行维护管理的工作人员,该工作人员表示不认识这种植物,“以为就是一种普通的野草,没想到居然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据介绍,野大豆是豆科大豆属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1999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二级保护植物。2021年,《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在时隔22年后再次更新发布,共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455种和40类,其中野大豆依然在列,属于二级保护植物。与雪莲、胡杨等同属渐危种。
近年来某些地区由于放牧、农田改造、兴修水利以及基本建设等原因,植被破坏,致使野大豆自然分布区日益缩减。野大豆与大豆有亲缘关系,但它的抗性强、遗传品质好,是唯一能和栽培大豆杂交且杂种可育、分享种质资源库的野生种。同时,野大豆可全草入药,具有重要的遗传基因和医学研究价值。
据了解,根据2018年《天津市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报告》,天津共有维管植物约1049种,其中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5种,分别是紫椴、黄檗、软枣猕猴桃、野大豆和非常稀少的手参,这些野生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天津北部山区,其中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最为丰富。
近年来,天津不断改善优化野生动植物栖息的自然环境,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明显增多。工作人员已经将此发现通报给相关部门,建议进一步保护和研究。
提醒:野生植物不要随意采集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采集野生植物或者破坏其生长环境;采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的,必须经采集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野生植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机构申请采集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