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力推动经济适用房建设提高新居民的生活品质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深度调研新市民、新毕业大学生需求,我市确定“十四五”期间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储备目标,进而组织各区合理制定年度建设计划
■ 今年以来,共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91个、3.06万套(间),完成20项民心工程任务目标的102%,实现投资16.25亿元
■ 2021年8月至今,累计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30个、4.16万套(间),实现投资24.81亿元。其中,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项目55个、1.62万套(间)
天津北方网讯:从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获悉,为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着力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我市住建部门因地制宜、分区施策,强力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着力破解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难题,努力提升新市民居住幸福成色。今年以来,我市共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91个、3.06万套(间),完成20项民心工程任务目标的102%,实现投资16.25亿元。其中,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27个、0.86万套(间)。
用足政策 企业降成本、租户住得起
“终于有属于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了。50平方米的一室一厅,每月租金2000元出头,跟合租比价格相差不大,环境却好很多!”刚一入住,大学毕业来津创业的李晨就对天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政策赞不绝口。
他承租的这套保障性租赁住房,窗边可远眺天津之眼,也可俯瞰海河,周边生活配套成熟,屋内配置独立空调和全套家具家电,可以“拎包入住”。“项目是统一户型、统一装修。租客可以签订半年至3年的合同,租金低于同地段同品质市场租赁住房租金,租赁期内不会涨价。”该项目运营负责人表示。
为降低建设运营成本,减轻新市民、青年人租金负担,我市住建部门积极推动落实支持政策。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用好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支持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在全国率先出台财政补贴政策,新建项目按照1000元/平方米且不超过建安成本30%给予奖补,改建项目按照600元/平方米且不超过建安成本30%给予奖补,更好发挥资金效益,扩大房源供给。截至目前,已落实发放奖补资金6.63亿元。另一方面,实施配套收费优惠,在落实水电气民用价格优惠的基础上,对在商业、工业等用地上新建、改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也执行了供热民用价格,仅此一项,每年可节省运营成本上千万元,将有效惠及新市民、青年人。同时,还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与税务部门定期共享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信息,由税务部门对相关主体执行房产税、增值税等优惠,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促进租户可负担、企业经营可持续。
盘活房源 解决“地从哪儿来”
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解决“地从哪儿来”是关键,尤其是中心城区地段,土地资源稀缺、拿地成本高,容易推高房价和租金,郊区地块成本相对低,但通勤距离较远。
去年,大学毕业的林波搬入龙湖冠寓南开区王顶堤店,看中的就是通勤便捷:“走路去公司上班差不多10分钟,距最近的地铁站大约600米,周末出门玩也很方便。”
两年前,这里还是一家闲置许久的集体宿舍,如今焕然一新,出租率保持在97%以上。“刚接手时,这里的房间设施老化,有的屋顶还漏水。改造成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既盘活了低效闲置资源,也能减少企业的投资成本,一举多得。”公寓负责人介绍,项目正在申请执行民用水电气热价格,未来可以进一步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和租客支出负担。
我市住建部门积极发挥市场主体建设积极性,通过非居住存量房屋改建(包括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商业办公、旅馆、厂房、仓储、科研教育等)、存量住宅房屋改造(包括经济适用房、示范小城镇安置房、闲置公租房等)、非居住存量土地新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新建、工业项目配套设施用地新建、国有住宅用地新建6种方式拓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筹集渠道,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今年以来,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盘活闲置资产的工作部署,市住房城乡建设委与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相关区政府多次研究,拟将部分闲置公租房用作保障性租赁住房。
精准规划
实现职住平衡、产城人融合
根据国务院关于保障性租赁住房主要安排在产业园区、轨道交通站点附近、城市建设重点片区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重点安排在中心城区商业集聚区、环城四区等人口导入区域、轨道交通站点、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及周边等,为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育提供有力支撑,满足产业职工就近居住需求,实现职住平衡、产城人融合。
近两年,落户在津南、宝坻、静海等区的恒生科技园、中关村高端医疗产业园、工信融商智能制造产业园等园区,集聚了一批高端产业及文化教育行业骨干企业,形成互联网、大数据、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住房城乡建设委组织编制我市“十四五”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规划,依据国土空间规划和“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结合近年人口现状,分析判断“十四五”住房形势,预测住房新增需求总量。同时,通过走访各区和相关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深度调研新市民、新毕业大学生群体规模和住房需求,按照保障性租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及商品住房错位互补,实现住房市场和住房保障两个体系均衡发展的思路,确定了“十四五”期间1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储备目标。还组织各区本着“底线保障、按需供应、充足储备”原则,根据实际需求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合理制定保障性租赁住房年度建设计划,确定辖区保障性租赁住房供应规模、空间布局、节奏时序,确保房源有序建设供应,满足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租赁需求。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眼下,我市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正多点开花、持续发力。据统计,自2021年8月至今,我市已累计筹集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30个、4.16万套(间),实现投资24.81亿元。其中,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的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55个、1.62万套(间)。住建部门坚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坚持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在不断提升公租房保障水平的基础上,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加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促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困难问题,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实现住有所居,努力让人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