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文化

主页 > 资讯 > 国内 >

国内

“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首次明确 2025年形成“两轴四区多点”空间布局

发布时间:2023-02-18 16:31:04

  2023年2月18日讯:2月17日,《北京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规划(2023-2035)》在北京市文物局官方网站公开发布,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随着规划公开,一座“全域活态博物馆”呈现——北京市将构建包括2条空间轴线、4大政策分区和多个城市重点文博区在内的“两轴四区多点”博物馆之城空间结构。到2025年,北京博物馆总数超过2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1.2座博物馆;到2035年,各类博物馆总数超过460座,平均每10万人拥有2座博物馆。

  确立“两轴四区多点”空间布局

  北京博物馆之城的空间布局首次明确。规划提出,根据北京“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全面梳理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的空间结构与特色,挖掘整合北京城市功能与空间发展潜力,打造“全域活态博物馆”。

  北京市将构建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2条博物馆之城的关键空间轴线,以及核心区、示范区、创新区和协调区4大政策分区。同时,北京市将在博物馆及城市文化资源高度富集的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的重点文博区,以地标型重点博物馆或重要博物馆集群为核心,通过博物馆功能外溢并与城市空间、功能充分融合,建设具有文化导向的新型城市综合功能区,推动城市更新,促进产业发展,带动居民就业,成为北京博物馆之城的基础单元和重要支柱。

  规划明确,到2025年,“两轴四区多点”的空间布局基本确立,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中国长城博物馆等一批代表首都综合形象的历史、文化和科技博物馆基本建成,成为北京的城市地标,一批重点文博区启动建设。到2030年,“全域活态博物馆”基本形成,博物馆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为加强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贡献力量。

  培育100家“小而美”博物馆

  “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城市博物馆体系将构建。北京市将支持故宫博物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5家博物馆纳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博物馆创建计划”;实施“首都卓越博物馆扶持计划”,重点支持50家左右符合首都气质、首善标准的央属博物馆、市属重点博物馆或高品质非国有博物馆,纳入“卓越博物馆”名录,支持其成长发展、做好做精,成为北京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引领和标杆。

  一批“小而美”的地域文化特色博物馆将为博物馆之城添彩。北京市将实施“中小型博物馆成长计划”,孵化和培育100家左右反映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和创新文化的特色中小型博物馆,坚持因地制宜、因馆施策,针对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制定差异化的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人才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和培育。

  另外,北京市还将开展“类博物馆”登记管理试点,制定出台“类博物馆”登记管理制度和评估标准,支持一批符合条件的“类博物馆”挂牌开放;重点支持具有北京文化特色的社区、生态、胡同街道、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特色题材的新型博物馆建设。

  “馆城融合”讲好老城故事

  “馆城融合”发展,是博物馆之城建设的一大亮点。规划提出,北京市将推动博物馆融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博物馆与历史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北京老城展陈体系,在中轴线、长安街沿线、四重城郭等重点地区,加强城市地标与公共空间建设中的主题文化阐释;结合传统胡同、历史街巷的绣花式更新,建设社区博物馆、街巷博物馆、胡同博物馆,力争北京老城每个街道至少拥有一座社区博物馆。

  三山五园博物馆群体系将优化完善,新建三山五园文化艺术中心、中关村论坛永久会址,加强圆明园、畅春园数字展示功能;做好农业文化遗产、样式雷记忆遗产、历史河湖水系的博物馆化展示。同时,引导大运河、长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沿线主题博物馆布局,保护展示沿线各类型历史文化遗产,整体保护山水格局,讲好三条文化带的文化故事。北京市还将探索文物、历史建筑腾退与开放利用实施机制,推动国有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承担博物馆功能;推动博物馆融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持续发展文博创意产业,培育博物馆文化服务新业态,建设亮点纷呈的博物馆特色商圈等。

  未来,博物馆之城将更加“智慧”。规划提出,北京市将建设1个基础设施底座,1个标准化、全量化的全域博物馆大数据中心,打造“博物馆协同管理”“博物馆数字文化服务”“博物馆数字文化消费”3大应用体系,加速博物馆数字化转型,形成市民有感、城市有数、服务有智的智慧型博物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