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拼搏是最美姿态
早晨五点,王成国就出门了,他裹紧羽绒服,乘上驶往码头的大巴车。在车上,王成国掏出手机,给妻子发送了一条微信:“已上车,晚上联系。”两小时后,王成国坐上换班船,驶往大海深处,十点,他抱住吊笼,缓缓上升到距离海平面几十米高的钻井平台,正式上工。
28天后,这些流程倒着走了一遍,王成国下平台返乡还家。画面的差别在于,上平台时他心事重重,还家时他步履轻快。
王成国是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六号”海上钻井平台上的一名平台经理。大学毕业加入上海海洋石油局以来,他从石油工人做起,已经在钻井平台上工作了16年。
王成国和工友合影 受访者供图
海上钻井平台,主要用于在深海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王成国所在的“勘探六号”虽然只有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但是功能齐备,不但可以完成深海开采石油的工作,也能为平台上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16年里,王成国拥有了很多和他人迥异的工作体验,也曾遭遇过生命危险,对于海上石油工人的生活,他有很多感触。
“每人限时3分钟”
2005年,自东北石油大学毕业后,王成国踏上了钻井平台,那时的平台条件还很落后。
“在平台上通常是28天轮换一次,我刚工作的那几年,这28天就是与世隔绝。其实挺着急的,因为家里有什么事,根本帮不上忙。不说帮上忙,在海上连信号也没有。平台上只有一部卫星电话,每天晚上大家就在电话前排队,电话旁边写着‘每人限时三分钟’。”
“有事的话或者是想家了,我们就打个电话,说两句就差不多挂了。我那时在跟我老婆谈恋爱,也不可能天天打——别人也要打,底下公司也会找平台,也就一个礼拜报一声平安。我们这样的工作,也没啥好说的。”
王成国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
即使是现在条件改善了,平台上的网络也只够发个微信,“我们一上船就到处找信号。”
在这种情况下,王成国与妻子还是修成了正果。
“有人羡慕我们做28休28很舒服,其实根本不知道在平台上28天下不来有多痛苦。我丈母娘当时就不大赞成(我们),她觉得要是老婆生孩子,或者小孩生病的时候我在平台,这可不行。想让我们分手,或者我换工作。”
尽管最后王成国用诚意打动了妻子一家,但他还是“自嘲”妻子选他选错了:“在岸上工作的话确实比较舒服,人也干净利落。”
海上钻井平台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供图
王成国拿出自己的工作照分享给记者,相片上他全身挂满泥浆,只露出一对眼睛:“像我们在平台上工作,一个个都晒得黑了吧唧的,像我本来就黑,越晒越黑。冬天穿着棉袄就露俩眼睛,外边那么老厚,里边还在出汗,时间一长里面都板结了。”
“只要是不到一定的台风级别,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要干活。”钻井平台24小时不停工,王成国的工作需要两班倒,每班12个小时。“只要一上岗,我们就一直连轴转,所有的工作都是衔接好的,每个岗位的职责都很明确,只要有一个人停了,整个生产都停下来了。不能停,平台每天的成本就将近一百万。”
经历台风的生死瞬间
从业16年,一次抗击台风的经历让王成国印象深刻。
“那是2008年,南海生成了一场土台风。”
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太平洋的台风,群众熟知的“烟花”,“拉尼娜”便是此类;一种是南海形成的台风,民间俗称“土台风”。太平洋形成的台风走向较为规律,“土台风”则变化多端,难以预测,往往从生成到登陆的时间极短。
“台风一下就来了,我们也来不及撤下平台,台风来了之后现场风力达到16级,站都站不住,戴眼镜的,眼镜直接飞出去。”除了风力大,当时王成国所在的“勘探三号”还是半潜式平台,“半潜式平台是下面有船体,用锚连接平台和船,它比较晃,不像现在这么稳当。”
接送海洋石油工人的直升机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供图
“那个时候真的不敢往下看了,当时我们甲板距离海面也就30米,下面就是浪卷来卷去,我们在甲板上吐得一塌糊涂。”
“吐也还好,最怕的就是锚断掉,如果锚断掉了,我们这个平台就要翻过去。还有一个怕的是当时我们的防喷器一直没有脱开。”
防喷器是油田常用的防止井喷的安全密封井口装置。“如果防喷器不能脱开,平台晃得那么厉害,跟防喷器相连的管子可能就会憋折了,管子倒下就可能把船体砸坏,到时候整个平台都完了。”
“我就一直在产品区想办法把防喷器脱开。管子本来是垂直的,那时候已经斜得不行。这事过去后,我跟(当时的)平台经理开玩笑,我说幸好当时管子没折,要不我就应该赶紧回房间,把门一关,留个全尸也好找。”
王成国多次跟记者聊到一部小众灾难电影——《深海浩劫》。“讲的是美国墨西哥湾那里有个平台,发生井喷后爆炸造成的重大事故,你们可能看不懂,我们看的时候都是感同身受,在地面上失误都还有救,我们在平台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
“如果你们难以想象井喷,就去看这部电影吧”,某社交平台上,一名网名为“猫呼”的海洋石油钻井工程师也提到了这部电影,“一旦井喷失控,喷出的是点燃的油,你往哪里跑,平台会被烧化,下面的海是货真价实的火海。”
除了这些,猫呼也写道,站在平台上“在被钢铁建筑与大海的包围下,莫名有一种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的豪情。开始有国家的自豪感,个人被认同的骄傲,与此同时还有背负的压力与责任”。
这些压力与责任,除了为家庭多挣些钱,也来源于王成国和猫呼这些海洋石油工人的家国情怀。
海上钻井平台鸟瞰图 中国石化上海海洋石油局供图
根据自然资源部发布的《中国矿产资源报告(2022)》显示,2021年,中国原油产量为1.99亿吨,增长2.1%,原油消费量7.2亿吨,对外依存度72.4%,对外依赖十分严重。
利好消息是,2021年,国内原油进口量和原油对外依存度20年来首次出现下降,除了国内“双碳”战略的推进外,油气增产七年行动计划也是重要原因。
据《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2021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1年中国海油全年生产原油8186万吨,原油增产量连续两年占全国总增量80%左右。那些矗立在我国领海的钻井平台,日益成为保障基础能源供应,保障石化产品供应链安全的“钢铁长城”。
60年多前,家喻户晓的“铁人”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打出大庆第一口油田,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的面貌。今天,这些石油工人成了新时代的“海上王进喜”,伴着深蓝的海洋,守护着我国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