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赛间歇,记者对天津选手进行了随机采访,大家纷纷表达了对科研成果落地转化的信心和决心,期待以此次大赛为契机,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激发发展合力,加速推动前沿领域核心技术,攻克“卡脖子”关键共性难题。
“我国年进口石油超5亿吨,对外依存度超70%。页岩油与致密油作为新兴非常规能源潜力巨大,但开发技术制约了其发展。”来自中石油大港油田公司的博士后裴宇昕研究团队的参赛项目是“非常规能源高效改造技术”,该技术有何“过人之处”,又能为破解行业难题带来哪些新思路?据介绍,压裂是非常规油气开采最关键的技术之一,大港油田公司与西南石油大学创新研发的“自支撑压裂技术”为国际首创,其技术原理为液态自支撑压裂液在压裂裂缝内形成高强度固相,实现全裂缝支撑,提高裂缝的导流能力。
裴宇昕成长于石油家庭,学成后毅然返回家乡天津投身石油事业。据他介绍,近年来,大港油田制定了人才强企八大专项工程,重点加强科技人才培养。该油田人才开发中心以博士后工作站为平台,加大新兴创新人才引进,裴宇昕便是其中的佼佼者。该中心还通过“企业专家+高校专家”双导师带徒活动,双向提升博士后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这次大赛给了我们一个广阔的发展舞台,让我们的新技术有机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裴宇昕对于未来信心满怀。
擂台上群雄逐鹿,赛场下硕果开花。在本次大赛中,天津多个项目脱颖而出,引发企业浓厚投资兴趣。截至昨日下午,共有四个项目“相亲”成功,现场签约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天津工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常务副院长宋丽梅,这次带着“面向智能制造的智能视觉检测与识别技术”来参赛。该技术通过三维成像和检测算法,实现机器自主一体操作加工,无需人工编程干预调整。“传统制造业中,自动化是比较常用的技术,但它有一个短板,一旦工件形状改变,必须人为停下生产线,重新编程再继续运行。我们解决的就是这个痛点,面对不同样品,能够自动作出反应,相当于将自动化升级到智能化,给机器人装上了眼睛和大脑。”宋丽梅介绍。
由于该项技术瞄准了装备制造生产中的痛点,市场应用前景可观,大赛期间,宋丽梅收到了不少各地企业递来的“橄榄枝”。在大赛专门设置的技术交易区,广东佛山一家陶瓷企业找到她,表示对这项技术非常感兴趣。该企业在瓷砖生产质检环节中,需要雇用大量品控工作人员对产品严格把关,人力成本居高不下,运行效率亟待提升,急需一个新的技术解决方案降本增效。听了对方的需求,宋丽梅表示,自己的技术不仅可以找出破损的瑕疵品,还能够在产品外观、色差等方面实现实时检测。“我们约定,先把一批样品寄到天津进行测试,如果满足需求的话,再继续扩大合作力度。”宋丽梅表示,“这次大赛不仅给全国博士后一个交流的机会,也给我们的技术和市场搭台架桥,让我们的科研成果真正实现落地应用,反馈于民。”(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