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法官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威严,仿似人人都是“黑脸包公”。而对静海镇人民法庭副厅长刘自力来说,作为一个基层法官,除执法断案,他还承担着调解人的角色。在他苦口婆心、多次调解之下,许多案子“化干戈为玉帛”,当事双方都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认可。
昨天上午,当渤海早报记者来到静海镇人民法庭时,刘自力在调节一个离婚案:女方不满男方的不务正业,执意离婚,而男方则念及旧情及孩子,有悔过之意,不愿离婚。法庭上的刘自力时而微笑,时而皱眉,劝了女方劝男方,像一个街道办事处基层干部。
像这样的离婚案,刘自力不知经手了多少,大部分都调节成功。经过多年的实践,他摸索出好多“调节方法”:比如“面对面”式调解,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当面质辩,当面交流沟通,从而在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背靠背”式调解,法官在不同的时间内分别征求双方当事人对案件的处理意见,在双方意见相近或吻合时达成调解协议。
刘自力的贴身口袋里总装有一张调解表,上面写有调解对象的联系方式、案由、立案日期等情况,每当顺利化解一场纠纷,他都会在调解对象的姓名后打上一个“勾”。几年来,被打上记号的名字不计其数,他审理的案件真正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近3年间,他共审结各类民商事案件788件,调撤案件622件,调撤率达79%,创下了静海法院历史上法官办案数量最高纪录,连年被评为静海法院的“办案能手、调解能手”。
为解决一些当事人正常上班时没有时间出庭的难题,静海镇人民法庭使用“假日法庭”、“夜间法庭”、“巡回法庭”等方式,让法官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利用节假日或者晚上开庭,尽量让当事双方都能在场。“按照相关法律程序,我们送达传票后,如果当事人未能按时到庭,我们是可以缺席审判的,但为让双方都得到满意的结果,避免缺席审判后的一些纠纷,我们开设各种便民法庭,这也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举措之一。”静海镇人民法庭庭长杨宝忠说。(首席记者 孔令彬 谷菲 实习生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