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多年前来津的游客曾觉得天津的高楼大厦不多,高度也难以与国际化大都市的身份相配。近年来,随着有“津门第一高”之称的津塔等一批超高层建筑相继落成,津城的天际线格局逐渐改变。如今,津塔“津门第一高”的称号也很快将“花落旁人”,记者获悉,本市一栋预计高达339米的摩天楼正在拔地而起,这就是位于市中心滨江道旁的天津现代城二期项目。预计到明年6月,这座“天津市区第一高楼”将整身亮相。此外,创造结构高度中国第一的高银117大厦也将于明年实现32层以下的酒店提前营业。日前记者走进津城两大高楼的施工现场,探访“高度”背后的“速度”。
现代城二期项目效果图
现代城二期项目效果图
项目一
天津现代城二期
未来“市区第一高楼”滨江道旁“破土而出”
天津现代城二期项目位于和平区南京路北侧、赤峰道西侧、陕西路南侧,毗邻伊势丹百货、滨江道步行街,主要由办公、酒店公寓两幢超高层塔楼及商业裙房组成。其中,办公楼高339米(67层),酒店公寓高209米(47层),建成后将成为天津市又一座地标性建筑,办公楼则以超出津塔两米多的高度成为新的“市区第一高楼”。相关负责人表示,天津现代城项目是集超大国际购物中心、豪华五星级酒店、精装酒店式公寓、白金甲级写字楼及大型屋顶花园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地产项目,其中“现代城一期”C区伊势丹百货已于2006年开业,E区的乐宾百货已于2007年开业,备受关注的写字楼与酒店公寓项目预计将于2014年年内竣工。
记者进入施工现场,眼前的建筑已有15米高,仍处于地上一层的施工阶段。中建三局天津分公司的闵伟江经理告诉记者:“再过20多天就可以走进去了,到时候一层的基本结构就能比较清晰地显露出来。”记者发现这个项目的施工通道与目前伊势丹所在地铁营口道站的出入口相连,对此闵经理解释说:“写字楼和酒店的地下部分共有5层,除了满足商业等功能外,还专门有两条通道与现在的地铁站厅相连,以后人们可以通过地下通道来往于地铁和酒店、写字楼,非常方便。”
2013年将是现代城二期项目快速成长的一个阶段,按照施工计划,近日裙房将完成二层结构,2014年春节前209米的酒店将实现结构封顶,339米的写字楼将完成50层以下的建设。预计2014年4月,写字楼核心筒结构封顶,6月整个大厦将实现封顶。
项目二
高银117大厦
“结构高度中国第一”年底前主体建成一半
提起高银117大厦,人们就会跟一连串的“中国第一”联系在一起。虽然现在从现场看到的还只是冷冰冰的钢柱子和硬邦邦的混凝土,但是到了明年的11月,32层以下的酒店将实现提前营业。到时候,我们将可以亲身走进去,感受超高层摩天大楼的气势。
117大厦同样是中建三局承建的项目。进入施工现场后,眼前林立的起重设备不断地悬吊着施工材料有节奏地左右摆动,机械碰撞和切割的声音不绝于耳。中建三局117大厦项目负责人介绍:“高银金融117大厦是滨海高新区高银金融CBD中标志性建筑。整个项目由中央商务区、配套居住区及天津环亚国际马球运动主题公园共同组成。因此并不是建造一座大楼那么简单。117大厦597米的高度创造了结构高度中国第一。”
施工人员进行了简单的解释,“结构高度不包括建筑附属物,是人可以实实在在站立到的高度,而117大厦的597米就是目前国内最高的,未来市民在这里可以体验站在中国建筑制高点的感觉。”
117大厦地上部分92层以下为超甲级国际商务办公楼,93层以上为超五星级酒店,其中115层为空中高级会所,配有目前本市唯一的空中游泳池,116层为视野开阔的大型餐厅,117层为可旋转的特色酒吧和咖啡厅。整体构成了一幢集甲级办公、酒店、旅游观光、精品商业于一体的特大型超高层摩天大楼。
根据计划,高银117大厦目前已实现裙楼地下室封顶。今年年底前,117大厦主体建成一半;明年11月底,32层以下将实现提前营业;2015年8月30日实现大厦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15年12月底,外幕墙封闭完成;预计2016年8月底全部施工完毕并投入使用。
设计摩天大楼讲究“可持续性”
专家观点
设计摩天大楼讲究“可持续性”
据了解,我国高层建筑约有10万多栋。目前最高的建筑是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高632米。而天津在建的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已近150座,像建设中的高银117大厦以597米的高度将成为天津最高的摩天大楼;336.9米的津塔,其“市区第一高楼”的桂冠也将由另一座高达339米的现代城二期项目的写字楼替代;位于于家堡金融区的罗斯洛克金融中心高达588米左右,将成为一个多功能低碳综合楼;去年开建的天津周大福中心紧邻市民广场的摩天楼,建筑高度530米,将成为滨海新区的又一新地标建筑。
规划设计专家表示,超高层办公建筑耗资巨大、技术复杂、体量庞大,容纳了大量的人员和活动,必将在交通景观等各方面对人居环境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建设要讲究可持续发展。在一般中小城市不宜提倡建超高层建筑,但对于大型、特大型城市而言,超高层办公建筑在适当环境条件下是可以满足人居环境持续发展的要求的。但对超高层办公建筑的立项、选址、高度控制等关键性问题必须谨慎对待,反复论证。
此外专家表示,超高层办公建筑聚集了大量的人员,极易给所在城区带来巨大的交通压力,解决的办法唯有依靠由地面交通、地铁和架空步道等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超高层办公建筑的可持续设计必须解决好与交通系统的衔接问题,做到建筑交通一体化。此外,超高层办公建筑健康室内环境的形成同样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努力。在建筑设计方面,为克服远离地面自然环境对健康的不利影响,近年来出现了所谓的“绿色大厦”,其手法是在超高层办公建筑之中设置大量的空中庭院,将阳光、新鲜空气、水、植物等自然因子引入室内,创造“类地面环境”来减少远离地面对人心理和生理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