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临港经济区努力争当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排头兵

天津临港经济区仓储罐区和码头(于淼摄)

天津临港经济区管委会(于淼摄)

天津临港经济区全景(于淼摄)
中国经济导报网 记者王敏图文报道 于淼/摄
【编者按:天津临港经济区位于京畿门户的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浅海区,是通过围海造地而形成的港口工业一体化的海上工业新城,规划面积200平方公里,是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和滨海新区九大功能区之一,建成我国重要的造修船、海工设备、工程机械、轨道交通等装备制造业基地,同时建设成为港口物流区、研发转化区、工业旅游区,最终成为海上工业新城。】
记者从天津临港经济区2013年工作总结会上获悉,2012年,临港经济区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主攻方向,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攻坚战,区域功能不断完善,发展实力迅速壮大,开发基础更加巩固,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资金链条基本稳固,创新能力得到强化,安全稳定切实保障,党的建设得到加强,各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据临港经济区相关领导介绍:2012年,临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5亿元,同比增长30%;完成工业总产值400.3亿元,同比翻一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42亿元;实现财政总收入30.5亿元,同比增长30.5%;内联引资49.1亿元,同比增长31.6 %;实际使用外资2.35亿美元,同比增长30.5%;实现外贸进出口7.26亿美元,完成全年目标12.1倍;新增招商引资协议额507.7亿元;完成港口吞吐量1805万吨,同比增长20%,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目标。
2013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继续打好临港开发建设攻坚战、加速实现发展蓝图的重要一年。相关领导表示:将按照“促发展、惠民生、上水平”的要求,力戒空谈、多干实事,全力打好开发建设攻坚战,坚持“四个三”的发展思路,实现七个方面工作任务。
坚持“四个三”的发展思路
重点突出招商引资、基础配套、服务企业三大基础工作;
切实抓好优化产业结构、筑牢资金链条、提高队伍素质三大关键环节;
不断壮大装备制造、现代粮油、港口物流三大主导产业;
努力实现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三大发展目标。
实现七个方面工作 再创新辉煌
进一步统筹区域发展,提升载体功能。统筹协调加大南部区域土地开发力度,加快行政商务区、商业街、服务便民项目等建设进度,加紧原海滨浴场区域规划建设;加速推进社会服务管理设施规划建设,加快菜市场、社区服务工作站及幼儿园建设进程,抓紧筹建小学和医院,提高全方位服务入区企业和辖区居民的能力。
进一步加大招商力度,提高引资水平。利用好已有产业优势和聚集效应,紧紧围绕把握发展装备制造、粮油食品加工、现代港口物流产业,千方百计招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促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升级,大力吸引龙头项目和产业链关键项目。
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助推企业发展。丰富优质“保姆式”服务的内涵。提高审批服务效率,讲求服务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坚持服务的常态化、日常化,做好经济运行分析预测,及时掌握企业运行趋势。
进一步搞好基础配套,提供坚实载体。根据项目落地计划的要求,加快土地整理,适度超前完善水、电、气、路等,让“生地”尽快变成“熟地”,保证项目能随时落地、动建、投产。
进一步拓宽资金渠道,保障发展需求。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做好集团化融资工作,提高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能力,理顺体制机制,调整临港经济区国有控股公司股权结构,建立集团化管控体系,规范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机制,提高国有资产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
进一步强化安全环保,保障发展需求。围绕“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主线,不断提高区域本质安全水平,持续促进区域环境质量提升,全力保障临港发展,推进美丽临港建设。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维护临港稳定,健全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体系,有效防止拖欠农民工工资;依法依规处理信访问题和群体性事件,深化平安临港建设。
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打造一流队伍。解放思想,坚定信心,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发有为,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中破解难题、在迅速壮大经济总量中壮大实力,不断增创竞争新优势,全力推进临港经济区开发建设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为努力成为滨海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