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近年来,滨海新区外来流动人口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如何管理好、安排好外来工的居住问题,成为新区创新社会管理的一大课题。按照服务均等化、待遇同城化、管理规范化原则,新区探索形成了集宿式、公寓式管理模式,而“建设者之家”就是集宿式、公寓式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日前,记者走访了可容纳万名外来建设者的天津于家堡“建设者之家”,感受了外来工的“现代生活”。
提起外来建筑工人的住宿环境,很多人会联想到简陋工棚和风餐露宿,而当记者昨日来到于家堡金融区重要配套设施“建设者之家”时,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彩钢房内暖风扑面,公共浴间可享热水淋浴,社区公共服务区内购物方便,更有物业管理让入住工人放心省心。
于家堡金融区“建设者之家”占地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方米,可容纳8400名工人,面向于家堡金融区的建设工人开放。记者看到,社区内地面上见不到垃圾,道路两侧的树木、路灯、消火栓一应俱全,小广场附近的银行、超市、邮局、医院、体育中心、理发店等配套设施更是应有尽有。建筑工人工房区分上下两层,房间内不仅安装有暖气、风扇,还可收看电视。相隔不远的公共洗浴间内,则可24小时洗热水澡。同时,餐厅、盥洗室、厨房、开水间等设施也极大方便了入住工人的生活。记者还发现小区内设置了监控系统,管委会与人口普查办公室和驻区派出所合作编制了建设者之家流动人口动态管理系统。
中午12时,外来工们纷纷回到寝室吃饭、午休。8个食堂为他们准备了鲁、辽、川、粤等10多个地方的家乡菜。厨师张师傅告诉记者,他曾经在很多的建设工地担任厨师,虽然施工方为大家准备了食堂,但工友在屋内违章使用电炉或煤气炉的现象还是很普遍,主要原因就是工友吃饭时间不规律,而且天南海北的人聚在一起,众口难调。为此,食堂的厨师们每天都要坚持工作到深夜11点钟,以保证最晚回来的工人们也能吃上一口热乎饭。“在这儿住的很舒服、很干净、很安全,甚至比我自个家的条件都好。”“这儿的伙食也不错,价钱还合理,而且上网啊、理发啊、寄钱啊的都方便。”“有时间我就去借两本书看看,不但可以打发时间,还能增长点知识。”刚下班回宿舍的“建设者”们纷纷抢着告诉记者。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来形容滨海新区的建设者并不为过,的确,外来务工人员是滨海新区建设的生力军,应该得到应有的尊敬与关爱。近年来,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实现安居乐业,滨海新区按照“市民化待遇、人性化管理、亲情化服务”的要求,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成功创建了被誉为“高标准安置外来人员的理想方式”,让建设者们在感受政府关怀的同时,也对滨海新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责任感,在这里真正找到了家的感觉。(记者 尹娜 实习生 哈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