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以“手牵手保护文化遗产,心连心构建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第二届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会开幕两天以来受到广泛关注,在本市掀起一股“非遗”热潮。作为本次展会的“东道主”,天津的非遗项目更是成为会场上的焦点,杨柳青年画、泥人张、达仁堂、京万红、义聚永、老美华、果仁张等近20个国家级和市级的非遗项目也成为展会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最早“走出去”的非遗项目
150年前,义聚永就跟随着“下南洋”的中国商人来到东南亚地区——这或许也是天津的非遗项目中最早“走出去”的一个。在很多东南亚国家,“义聚永”常被用来作为祭祀、拜神用酒。在马来西亚,义聚永“五加皮酒”被当地人称作“中国神水”。随后,“义聚永”继续“西行”至欧洲,所产玫瑰露酒深得欧洲人喜爱。
始于1326年的义聚永酒流传至今已有近700年的历史,2009年,义聚永的高粱酒、玫瑰露酒和五加皮酒三项传统酿制技艺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天津金星义聚永酒业副总监赵钢告诉记者,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义聚永的酿酒工艺本身就是一座历史文化的“富矿”。现在,国家对于老的传统工艺保护意识越来越强,义聚永也将“非遗”这张文化名片作为一种独特的竞争力,建立酒文化博物馆,深度挖掘“酒文化”内涵。
“手把手”体验非遗项目
打金戳、捣药杵、烫“金衣”、辨药材……达仁堂的展台前热闹非凡。达仁堂制药厂的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工艺是我市首个入围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对于这项传统医药技艺,尽管面对着一众不知名的制药器具,依然有不少人,尤其是小朋友“跃跃欲试”。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达仁堂一直致力于非遗的传承和传播,这次现场制药的展示环节,便是把一些观众易于参与且平时很难见到,甚至已经濒临消失的制药手段展示出来,并增加了互动环节。为了更好地普及中医药传统文化,他们还特意请来了专业的制药师傅,“手把手”教观众制药手法,让普通百姓亲身体验达仁堂“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制药宗旨。
清宫寿桃丸传统制作工艺的传承人郭玉凤说,清宫寿桃丸的产品工艺非常复杂,对每味药都有很高的要求,制作过程中也一贯依据“古方古作”,保持原汁原味,非常难得。“在制作过程中,每道环节都不能省人工,仅大的工序就有21道之多。这次我们也是尽可能地向市民展示最古老、最传统的炮制方法。”
300年“酸”味儿不变
天津小吃名闻天下,醋是小吃中重要的作料,天津静海的独流老醋是中国传统三大名醋之一,始创于清朝康熙年间。2009年,独流老醋酿造技艺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清朝乾隆年间,独流老醋成为宫廷贡品,300多年过去了,“宫廷贡品”的味道变了吗?天立独流老醋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喜忠说:“除了发酵阶段配备了一套机械设备外,所有工序严格按照传统进行,所以制作和味道一点儿也没变。”独流老醋酿造师傅刘庆三告诉记者,独流老醋已由家族式、区域式的生产方式转变为了统一式、集团式。和以前相比,现在的集团化生产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集中资金。目前,天立集团内部的酿造师傅有200多人,当地也有许多年轻人学习酿造技艺。(记者 张帆 见习记者 翟志鹏 摄影 姚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