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从天津市区出发,一路向东南就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简称泰达)。时值盛夏,走在开发区的大街小巷,草木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而就在2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大片不毛之地,茫茫盐场和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是当时的真实写照。极端恶劣的自然条件甚至被国内外专家判定为“绿色植物禁区”。但现在,这里已成为绿草如茵、绿树成群的宜居城区,300米内就有街头绿地,500米内就有大型公共绿地,3公里内有城市公园,实现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记者跟随泰达园林公司的建设者实地探访了让盐碱滩绿树成荫的奥秘。
开发区八大街,一条密布着各种绿色植物和花卉的绿道初步成型,月季园、藤本造型园、中草药园等十二块根据物种划分的植被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几十公里的狭长地带,麻雀、喜鹊嬉戏其间,一股植物与花朵交织的清香扑鼻而来。“这儿是我们的植物资源库,主要筛选培育耐盐植物,只要在华北地区能生长的植物在我们这里也都能生存!现在我们的植物收集量在华北地区都是前几位。”泰达园林研究中心植物资源与逆境研究室高级工程师田晓明博士自豪地说,“根据规划,这片土地是高压走廊。不能修建人工建筑,我们正好利用这片空间,26万平方米的植物园建成后面向社会开放。”
言谈间,几根从地下伸出的水管引起了我的注意,“盐碱地上能种花种树,就全靠它们了!”田晓明告诉我,滨海地区曾有上千年的晒盐史,距海岸仅7公里的开发区,全境33平方公里曾是我国三大盐场之一——长芦盐场的卤化池;加上原始地表距海平面不到两米,地势低洼直接导致海水倒灌、土壤含盐碱量奇高:地下水位距地面仅有半米,1立方米土壤全盐含量最高达7%,是一般植物极限承受能力的10倍;同时年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3倍。百姓戏称这里种下的树“一年绿、两年黄、三年进灶膛。”有外国专家曾直截了当地说:“这里根本不具备绿色植物生长的条件!”即便现在,如果在一些原始地貌上施工,最快两铁锨下去就能看见盐碱度很高的地下水。
土壤成了制约绿化的最大瓶颈,经过实践,泰达园林的建设者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办法:在原土层上隔离加铺一米符合植物生长的新土层,并通过盲管排出盐碱度较高的地下水,“这些露出来的就是排盐碱水的盲管。”田晓明说,改良后1立方米的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pH值在8.3以下,植物成活率在97%以上,“盐碱已经不是阻碍植物生长的问题。”
土壤盐碱度高的问题解决了,新土从哪里来?总不能去挖耕地吧?面对记者的疑问,泰达园林的高工杨永利博士带着记者来到不远处一片郁郁葱葱的白蜡树林。“你看看这些土有什么不一样?”“颜色浅,怎么还有这么多白色粉末?”杨永利告诉我,直接购买土壤不仅成本高、而且破坏环境。因地制宜,“开发区附近港口吹填造陆产生的淤泥、电厂粉煤灰和盐场的碱渣到处都是,还没人愿意要”,但这些外人眼中毫无价值的废物却成了园林建设的“金疙瘩”,通过合理配比、培肥等技术措施,三种废弃物混合后就成了适宜植物生长的新土源,现在仅开发区内应用这项技术的绿化面积已经超过了10万平方米。
“三分种、七分管,在土地条件恶劣的开发区更是如此。说实话,现在开发区在盐碱滩上的这1633万平方米绿地像是个被精心呵护的‘大花盆’,还需要我们在技术上继续创新。”泰达园林总经理张清说。(记者 靳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