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烈日持续炙烤着津城大地,天津气象部门发布了今年的首次高温橙色预警信号。17日16时,市区最高气温已达37.6℃,昨天的室外也是烈日当空。高温、防暑成了市民最关注的话题。昨天中午,本报记者兵分多路,关注高温下的市民生活和夏日里最难熬的户外工作者。

烈日炙烤 他们仍然坚守岗位
小学教室:32℃ 靠电风扇降温
4台电扇、挂着窗帘、开着窗户,还是挡不住外面如火般的高温。拿着温度计测了一下,这间坐着45个孩子的教室里面温度为32℃。
记者来到红桥区某小学门口,不少学生的T恤背后都是一片汗渍。而校门口的冷饮、冰棍儿也就颇受学生的欢迎。据学校的保安告诉记者,现在多数小学还是用电扇降温,因为一来空调投资实在太大,第二温度既不好控制,也不好保护,很容易把孩子吹出空调病来。
出租车:车外34℃车内36℃
昨天13:00左右,在河西区大沽南路与爱国道附近,记者随手打了一辆出租车。这时正值烈日当头,就算打着伞走在马路上,都会觉得炙热难耐,本打算坐上出租车凉快一下,可没想到车里还不及外边舒服。上车前,记者也用温度计测量了一下,户外温度34℃,而上车后,再次测量气温,竟是36℃。
“师傅,天儿忒热了,怎么不开空调啊?”此时,司机师傅也是热得满头大汗,“其实不是为了省油,实在是吹得难受”,这位司机师傅说,他们出来工作一天,吹着空调坐车里也不动弹,时间长了关节实在受不了。
菜市场:34℃ 买菜人少 提前收摊
记者到达河西区新美菜市场时已经是14:00左右,而此时室外的温度已经达到了34.5℃,在市场内一排排的日光灯下,几乎每个摊位都摆着一台电扇,但同时大部分摊主仍要不停地扇着扇子,才能感觉凉快些。这时市场内的温度也已达到34℃,市场内买菜的人寥寥无几。一位摊主表示,近两天天气闷热,到市场买菜的人特别少,生意大不如前些天,以往要到20:00左右才收摊,可周日当天人特别少,大伙儿18:30左右就收摊了。
协管、环卫、停车场管理员
“水备足了,我们能坚持”
时间:12:30 温度:34℃
地点:营口道附近
人物:协管员王师傅
中午12:30,温度计显示营口道与南京路的气温达到了34℃,此时交通协管员王师傅仍旧坚守在岗位上。王师傅说,夏天最让他头疼的是高温下的汽车尾气和噪音:“每辆汽车的排气管就像一个小锅炉,让人感到一阵一阵的热浪。”王师傅告诉记者,他们的岗位实行轮班制,每个人都是上下午各执勤三至四个小时。“这两天天儿热,队里会经常给送矿泉水来。如果哪个同志执勤时不舒服,我们会马上换岗。”
时间:13:30 温度 34℃
地点:和平区福安大街
人物:清洁工高师傅
中午13:30,室外温度34℃,这个时候,很多人选择待在室内休息,可高师傅是一名环卫工人,每天早晨8点上班,下午5点下班,工作8个小时,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间段都在工作。高师傅说:“热的时候,环卫队里会给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东西,我们也都习惯了。”
时间:14:00 温度: 35℃
地点:和平区建设路
人物:停车场管理员张师傅
记者随后又来到了建设路的一处路边停车泊位。管理员张国强称,他们每天要工作8个小时,因为随时有人来停车,所以即使有休息的岗楼也很少进去。记者拿着温度计在老张休息的伞下放了5分钟,温度计的指数上升到了35℃。“天气热也不能偷懒,只要水备足了,感觉太热了就回到伞下歇一会儿,我们还是能够坚持的。”
(记者 郝颖 佟芳 王曾 见习记者 王月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