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塔斯、英利、高灵……一批世界级新能源企业烙印在滨海新区产业版图上。特别是近期,它们或增资,或扩充,把基地总部、研发中心等优质项目到新区。
眼下,从光伏组件到绿色电池,从研发、检测再到生产、应用,一条日趋完善的新能源产业链在新区快速成型。在风力发电、绿色储能电池、太阳能光伏、LED、智能电网等多个新能源领域显露出强劲的竞争力,新能源产业在新区实现全面开花。
在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是新区以招商引资和自主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方式取得积极成效。在龙头项目的带动下,实现了新能源产业规模的快速增长,新区初步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近年来,新区新能源产业以绿色电池为基础,不断丰富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对新领域的培育,逐步形成了以风力发电、绿色电池和太阳能光伏为主导,LED、燃料电池为补充的产业集群,实现了龙头项目带动产业集群发展的态势。
风力发电领域,维斯塔斯、明阳风电、天津鑫茂鑫风等内外资企业竞相发展。其中,天津鑫茂鑫风自主开发了750千瓦定速定桨距型叶片、1.5兆瓦变速变桨距型叶片两大系列产品,各项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LED产业链已显雏形。在30多家骨干企业中,三安电子投资40亿元建立的国内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是国内唯一实现全色系高亮度LED的量产公司。
光伏产业已经形成了包括多晶硅电池、非晶硅薄膜电池、柔性薄膜电池、CPV聚光电池等较齐备的产品类别和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中国英利、友达等知名企业的落户,光伏产业正形成巨大的生产潜能。
在输变电设备领域,天津塑力线缆集团有限公司、特变电工集团、天津市琦特电力开发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争先发展,电线电缆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全国产值的1/4。
在控制系统领域,江森自控、霍尼韦尔等一批世界500强巨头已经进驻新区,优势正凸显,潜力无限。
科技+金融助推加速发展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八所位于滨海高新区,是我国最大、建立时间最早的从事化学与物理电源技术研究及产品开发生产和应用的机构。该机构在光伏电池、锂电池、锌银电池等领域先后研制和生产出40多个系列500多个品种规格的电池产品,其中大部分技术和产品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部分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天津力神电池公司拥有全国电池行业惟一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以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成了国际一流水平的安全测试中心。
除此之外,天津拥有南开大学、天津大学等知名学府,在生物质能源、太阳能利用、地热能源、水电风力发电、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
此外,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金融机构关注的焦点。2011年,新区首个专门投资新能源领域的创投机构—天津事安海泰能源科技创业投资企业在滨海高新区成立。该项目注册资本9999万美元,主要投资于新区新能源类优质高科技企业。目前已与多家新能源类企业进行了接触。新区金融创新优势正在加速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
“链”接服务业挺进产业链价值高端
位于开发区西区的SGS风能技术中心将在6月迎来1周岁“生日”。作为亚洲首家第三方风能技术中心,它能提供完整的风机叶片全尺寸测试、原材料性能测试以及设计验证等服务,并出具认证。“这些服务除了告诉我们客户,有关产品的质量状况,还能告诉他们改进的策略。”这家中心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以生产、研发为核心的制造链日趋丰满,产业对于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这加速了近期检验检测、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项目的涌现,推动了新能源产业链条正由生产端向服务端延伸。
去年年底,英利投资的天津鑫海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正式揭牌。该公司从事光伏产品、光伏电站设备等融资租赁业务,开创了国内光伏行业融资租赁先河。
在新区有关新能源产业的报告中,也将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今后发展新能源产业的着力点。《滨海新区制造业发展报告》中便提出,“促进LED照明产品应用,鼓励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以发展LED应用市场为重要手段,大力吸引龙头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发展。”
据了解,新区新能源产业产值去年已达351亿元。预计到2015年,新区仅滨海高新区的新能源产业将达到1000亿元产值。
■时报记者 张维维 王森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