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镇江
是什么让他坚持不懈?是什么让他持之以恒?
是什么让他笔耕不辍?是什么让他勇往直前?
缘于对生命的探索与思考,缘于对文字发自内心的热爱,缘于创作经久不衰的激情,三十载,从一个年轻小伙到白发长者,痴迷文学的53岁龙镇江老师,经历了人生悲喜坎坷的一生,最终,又回到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对话】
[中国网·滨海高新]:你好,龙老师!
[龙镇江]:你好!
[中国网·滨海高新]:读过龙镇江的一些作品,感觉琅琅上口,受益匪浅,龙老师什么时候开始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呢?
[龙镇江]:(沉吟片刻)我从小就喜欢文学这方面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时特别喜欢看小说,记得在历史和地理课上曾无数次被老师抓到,当时看得比较多的还是抗战题材的小说,如《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等,包括那时的禁书《苦菜花》都看的多。
[中国网·滨海高新]:看来您这些兴趣潜移默化影响您终生呢,在您看过的作品中,觉得谁对您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呢?
[龙镇江]:恩(思考片刻)对我影响较大的,是著名作家浩然的作品,虽然他的作品带有明显的时代印痕和政治色彩,但儿时的我并不理解这些,只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尤其他的作品反映的都是农村的生活,我觉得离我特别近,有种亲近感。
[中国网·滨海高新]:是的,文学创作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啊,您既然这么喜欢文学,为何当初没有进行进一步深造呢?
[龙镇江]:(叹了一口气)造化弄人啊,1976年国家恢复高考后,我也参加了1978年的高考,并且报了兰州大学中文系,想实现我从文的鳯愿,遗憾的是虽然考了全乡第一名,可离那时的高考分数线却只差三分之遥而落北,当时沮丧至级。
[中国网·滨海高新]:条条大路通罗马,虽然你暂时没有达成心中所愿,但是天道酬勤,有志者事竟成,听闻您也创作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吧。
[龙镇江]:不敢当不敢当(谦虚的摆手),像是中篇《雨后的太阳》、《逼婚》、《在雷雨季节里》和短篇《渔夫》等,曾发在榕树下网站里。还有2005年开始尝试写作长篇《血色男人泪》也就是发在新塘沽论坛的《月不圆》,2007年又写了二十三万字的《人前人后》,2008年从蓟县回塘沽后又写了三十六万字的《山里山外》,这两部目前还没有发到网上。
[中国网·滨海高新]:龙老师真是高产作家啊,最近有什么创作的新作品么?
[龙镇江]:我已经在海上工作了近三十年,回想这三十年虽然一闪而过,但其间的很多往事一直纠结着我,于是近期便开始创作《海上人家》,目前已经写了近三十万字,还没有最后完成。
[中国网·滨海高新]:这一路走来,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挫折,龙老师这一路风霜雪雨的走过来,也受过不少坎坷吧。
[龙镇江]:(陷入回忆之中)我毕业后分在塘沽地方医院工作,由于工作的性质,也就没有时间看小说,更没有时间写了,直到八几年调到海洋出海工作,才有了时间考虑写作的事情,也许是心血来潮吧,便在钻井船值班期间写上了,那时还没有电脑,都是手写,很快便写了二十多万字,眼看再有十几万字就可以收稿了,谁知就在这时我们医院院长上去视察,不知哪个嘴快的人在我们院长面前告了状,说我在值班期间写小说,言下之意有点不务正业,我们院长听说后自然很生气,马上找我谈话,我自知理亏,也未加考虑,当着院长的面,打开悬窗,将我写的手稿扔到了海里……从此,我便停了笔,没有再写,但那些手稿的入海,我后来想起来还是后悔不跌。
[中国网·滨海高新]: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现在想来,年轻的种种,都是厚积薄发为日后的大鹏展翅做准备吧。您的家人对您写作一直也是很支持的吧。
[龙镇江]:(长叹了口气)近几年有了写作的环境,可我爱人却病了,从此开始四处求医,一晃就是十几年直到她病逝。在她病重期间,也是我精神最受煎熬的时候,除了体力的不及,心中更是压抑无比,一个自叹愧疚,明明自己学医却对她的病束手无策,二是整天面对一个卧床不起的病人,加上又要照顾孩子等,自然心内憔悴,我曾尝试借酒浇愁,但结果是越喝越愁。唉,我自认为亏欠她太多了,没有她默默无私的奉献也就没有我的现在。
[中国网·滨海高新]:每一个成功人的背后,都有一段辛酸苦辣的历程冷暖自知,谢谢龙镇江接收我们的访谈,希望您快马加鞭,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龙镇江]:谢谢网友,感谢你们的网站,也谢谢所有支持关心我的人们,祝福大家一切都顺利。
(周秉耘、小水、张妍 、“滨海人物志”鸣谢:新塘沽论坛采编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