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时报》网站4月30日文章】题:中国股市与增长悖论作斗争
陷股市与增长悖论
中国证监会周末宣布了新的股票上市规则,试图终结股市长达十年的不良表现。
21世纪,中国经济增长是全球最快的,但投资表现却非常糟糕。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大幅增长,而股市不升反跌。
造成这种状况的部分原因应归咎于新股的发行机制。这种发行机制往往把股价定得过高,以让新上市企业及其包销商获利。那些首日交易购买新股的股民总是赔钱,中国大多数普通投资者逐步对股市失去了信心。
周日披露的一些改革细节———上市前更多信息的披露以及机构投资者在更大程度上参与股票的定价———应该能给中国赌博式的股市增添某些稳定因素。6个月前被任命为证监会主席的郭树清积极主张对股市进行改革,他还试图限制内部交易。
但是,他正在与之较量的是一种在新兴市场随处可见的、在中国得到充分体现的悖论,即GDP高增长伴随着股市的糟糕表现。
金融评论家叶檀说:“募集资金的企业,而不是投资者,从股市获得了很多好处。绝大多数投资者却无法赚到钱。”
中国股市还未“成熟”
如果说中国的GDP是一种你可以购买的证券,那它带来的收益可能会是很大的。从2000年至2011年,中国的年产值几乎增长了4倍,那本可以使这种投资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投资之一。
但是,GDP不是证券产品。你可以投资的上证综合指数的表现却要差得多。过去10年,上证综合指数仅增长了46%,几乎都不及通胀上升的幅度。那么,中国经济增长为何如此快速,而股市为何如此不景气呢?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中国股市远远偏离了轨道。GDP是了解一个国家经济表现的主要因素,但它已经证明自己糟糕预测了中国股市的收益。正如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杰伊·里特和其他经济学家所说的,在GDP与股市表现之间并不存在一种稳定关系。
人们可以通过中国的情况来解释为何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往往会令投资者大失所望的两个原因。
首先是一个有关股市是否成熟的问题。中国股市是20年前才创建的。如果它能有像发达国家的老牌股市那种表现的话,那倒可能会使人感到惊奇不解。组成上证综合指数的许多大企业都是在2005年之后才上市的,其中包括一些大银行。
此外,随着中国通过逐步对上市企业股票“解禁”的方式来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革,现有投资者的资金不断被稀释。中国股市可交易股票的比重已经从10年前的大约3 0%上升到目前的70%。
人民大学教授赵锡军说:“建立股市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让国有企业设法摆脱困境。只是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才有人提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观点。这种观念的变化尚未完成。”
内部交易亟待整顿
第二个因素是,如同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股市也存在一个法律和政治背景问题。改变这种状况的难度要大得多。道琼斯股票指数2002年发表的一篇有关中国股市的研究报告强调了内部交易所产生的腐蚀性影响。报告显示,过去10年绝大部分收益都是在股市暴涨的10个交易日中获得的。
人们因此推断,只有那些能够获得关键信息———而且往往与国家日后发表的政策措施有关———的投资者才能赚到钱。其他所有人仅仅是随着他们起舞而已。尽管自那时以来中国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整顿市场,但内部交易仍此起彼伏。郭树清已经发起了另一轮打击措施。
投资者如今已经非常熟悉中国股市的不成熟和内部交易的情况了。经历了过去10年令人失望的表现之后,市值显然被进一步低估了。
随着郭树清继续进行改革———如将更多机构资金注入股市、调整新股发行定价机制、实行较简便的退市规则等,可以指出的是,中国股市的成熟速度将进一步加快。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驻香港的投资部主任杰夫·刘易斯说,中国股票正接近可以像其他市场那样进行评估的时间节点。
他指出:“你对中国经济的看法取决于你认为它会软着陆还是硬着陆。我并不认为它与结构性威胁或市场不完善密切相关。”如果经济表现确实开始决定投资表现的话,那将是中国股市的一个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