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春寒料峭,空气中仍然弥漫着几分凛冽的寒冷。记者日前在红桥区意库创意产业园区却看到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在一座崭新的三层楼中,有一群年轻人,用一腔创业热忱拥抱着早春的勃勃生机。研讨、设计、检测、客服……偌大的办公区分割有序,一群20多岁的年轻人有条不紊地忙碌着。别小看这些年轻人,他们运营的是一家注册资金上亿元、利润数千万元的大公司。
企业创办人张坤宇年仅25岁,是个地道的大学生创业者。“我从二年级跟随导师进入实验室,发现很多专业与生产实际的结合点。毕业后就和几个同学从国内市场空白的模拟软件入手开公司创业。万事开头难,初创企业最难的就是起步。2009年,创业初期,市场销路还没打开,开始筹集的100万元很快用完了。要不是教委、科委、区政府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政策,我们肯定撑不过来。”点子好、市场定位准,在不到3年的时间,张坤宇已是坐拥上亿元身家的公司“老总”。
“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市教委积极为大学生创业搭建平台并提供有力支持。”市教委主任靳润成介绍,根据相关政策,对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学生可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实行灵活的学习制度,允许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凭借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等相关材料,向学校申请保留学籍2年,积极建设天津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并为进入基地的创业大学生提供房租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得到创业鼓励,受益创业优惠的不仅有学生,更有教师。
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区西三道的一座办公楼里,几个年轻人正在塔台指挥飞机起落、停靠正确航站楼。别误会,这里没有飞机场,他们操作的是塔台模拟机。这家由中国民航大学徐肖豪教授创办的企业,主要为民航行业提供软件开发、技术咨询及培训服务。别小看这家只有二十几个人的公司,今年的订单预计能达到两个亿。
“我们公司大部分是在校的老师、学生,没有企业经验,教委、科委、新区等政府相关部门的同志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多次到企业服务,帮助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软件企业的资格认定,并按照政策,帮助企业申请税金减免、房屋租金减免等各种优惠,这才使企业获得了‘第一桶金’。去年我们销售收入达到900万元,利润300万元,让企业今后发展有资金,也打开了局面。”徐肖豪教授介绍说。
2月15日早晨,坐落在滨海高新区软件园的高校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中心,内部装修已经完成,窗明几净,春光斜照,海泰数码工程师小陈正在检测网线的速度,他边干边说:“听说这里是咱天津与教育部共建的成果转化中心,园区建设力度可大了,目前水、电、供暖、餐饮等基础配套和生活配套已经基本完成,就等着企业进驻了。”“这里年内将引进50家公司进驻,预计能转化30项科技创新成果。”市教委科技处处长林列介绍说。
在今年市教委重点工作中,运营全国高校创新成果转化中心;鼓励高校教师带技术、带成果、带项目,领办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持校办产业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变;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一系列“实”的措施,是“调结构、惠民生、上水平”中浓重的一笔。
春,万物复苏,生机萌动。广大高校师生创新创业的激情也在这个春天萌动,勃发。(记者 赵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