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经济建设高歌猛进的滨海新区,传统文化的积淀也相当深厚。为了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打造文明城区,助力开发开放,滨海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弘扬传统文化,全力建设文化强区。如今,一个与自身发展相配套,具有国际风格、民族风范、地域风采的文化滨海正阔步迈向世界。

舞动的汉沽飞镲
汉沽 飞镲耀“世博”
一提起汉沽的民间文化,汉沽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于树元就激情澎湃,他会如数家珍地向您一一细数汉沽的一件又一件民间“瑰宝”。
“我们汉沽飞镲是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哦!”老于难掩得意之色。产生于清光绪年间的汉沽飞镲,曾先后在全市百万市民晨练大赛、首届民间花会广场舞大赛、少数民族运动会中荣获一等奖。去年,还走进了上海世博会,参加世博天津馆的宣传周演出,向世界展示自身的魅力。目前,汉沽现有十几支飞镲演出队伍,约三四百人参加,他们中既有普通市民,也有武警战士,还有可爱的小学生。
汉沽的评剧也是响当当的,已被列入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于掰着手指头说,在全国评剧大赛评选的“十大票友”中,汉沽就占了5人。在这里,上了岁数的老人,都会哼唱几句。大大小小的评剧队伍有十多支。当着记者面儿,老于自己也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别说,那味儿还真醇。
汉沽的刻字、版画早已声名远播。早在1986年,汉沽版画就在中国美术馆开展,当时有32件作品被馆藏。以木、竹、陶、瓷、石为材质的汉沽刻字,借古人技法,兼书法艺术美、雕刻造型美、材质肌理美和工艺装饰美为一体,被专家学者赞誉为创造了一门新的艺术样式。眼下,汉沽正举办全国刻字艺术精品展,荟萃了国内刻字名家的一百多件精品力作,该展览正在滨海新区范围内巡展。与版画一起,汉沽因“刻字·版画”被评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而说到汉沽版画,就不能不提一个人,那就是刘硕海。他是汉沽版画的领军人物,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他本人还创办了一个高水准的版画、藏书票博物馆,收藏国际版画、藏书票名家名作2万多件,品种之多、档次之高,堪居全国首位。听说最近,展示汉沽版画刻字风骨的汉沽版画刻字精品展正在中心渔港鲤鱼门举行,汉沽的民间文化活动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

现场创作农民画
大港 农民画走向世界
栩栩如生的金陵十二钗剪纸、独具匠心的人物构造铜丝画、力透纸背的各类书法笔体……在滨海新区大港太平镇崔庄文化展示中心,一场民间手工艺文化展正在进行,每天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参观者络绎不绝。展厅内,100多幅出自太平镇民间艺人之手的书法、绘画作品,融合了中国历史与乡村传统文化,展示着太平镇的地域文化精髓。
太平镇有几十位民间艺人,分别从事芦苇画、麦秸画、剪纸、刻字、书法等创作,近千幅作品先后在国内、国际展出,并多次夺冠。其中,农民画家窦锡珍被誉为艺坛“东方怪杰”,他所创立的窦锡珍农民画技法在文化艺术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引发了一场名为“窦锡珍艺术现象”的研讨。在庆祝建党90周年期间,窦锡珍展出了一幅历时5年绘制完成的40米长卷《盛世欢腾》,这幅作品如今作为最长农民画被收入“世界吉尼斯之最”。
缘于文化的繁荣,太平镇屡获佳绩。日前,这里再次传来喜讯——文化部将其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在大港,同样为人称道的民间艺术还有小王庄村吹打乐。目前,这一民间音乐会已凭借独特的演奏技法和具有历史价值的乐器被载入本市文化遗产名录。小王庄村吹打乐源于明代,到清代、民国年间盛极一时,乐队的52支曲子深受欢迎。如今,经几代人的维护与传承,小王庄村吹打乐已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形态。据小王庄村村委会主任介绍,现在的乐队成员由当地村民组成,共20人,年龄从20岁到70岁不等。他们每天晚上坚持练习吹奏,《骷髅》、《苏武牧羊》、《南梆子》、《四成仙》、《上路曲》等30多首曲子音色明亮,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多年来,小王庄村吹打乐队参与各类演出达1500余场,并多次获奖,深受群众好评。

塘沽版画代表作
塘沽 版画渐成文化品牌
起源于1958年的塘沽版画是塘沽地域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有代表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塘沽著名的文化品牌。艺术总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海港、造船、采油、晒盐、渔业和现代生活,自然成了塘沽版画的主要题材。塘沽率先在全国版画界推出了工业抒情版画,并逐步形成了独特的作品风格、流派体系、创作群体和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1997年,塘沽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版画之乡”。近几年,塘沽版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多位名家的作品获得国家级重大展赛的大奖。
塘沽的民间“绝活”多,表现形式多样,在塘沽乃至周边地区都有相当的影响力。其中,武法鼓、落子、高跷、渔家乐、小车会、盒子会等民间特色文化表演尤其受到百姓的喜爱,一些民间艺术品种还成功入选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津的戏剧表演有传统,早在1928年永利碱厂就成立了业余戏剧团、秦腔团和京剧团。眼下,有着悠久历史的塘沽戏曲、曲艺,重又生机勃勃,为民众的生活增姿添彩。上世纪90年代以后,塘沽相继建立了规模不等的23个街、乡文化活动站,组建了民乐队、铜管乐队、说唱团、话剧团、京剧团、评剧团等业余文艺团体,每年举办的不同规模的文艺演出达100多场。此外,全区以社区居民为主的社区剧团以及业余组团的京剧、评剧、梆子、民间花会等队伍已有近200支。(记者 岳付玉 见习记者 王睿 摄影 王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