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通过‘城管通’采集小商贩的违章摆卖信息,为城管部门提供执法路径,有时还要亲自劝摊贩‘挪走吧,到时间了’。晚上6点下了班,这个处在天津市红桥区数字化城管系统最末端的大学毕业生胡津,摇身一变,成了红桥区五爱道上的小摊贩。”
这两天,微博上炒火了一个天津的年轻人,网传他白天做城管,晚上当小贩,因此,叫他“小贩城管”可以,叫他“城管小贩”也不为过。正是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身份令这个年轻人成了众人关注的焦点,也同时成就了人们诸多的猜想。
记者核实
红桥区市容园林委一位工作人员称:
报道不属实 人物是虚构的
在网上搜索发现,这些内容来源于传统媒体的报道,先是《南方周末》,再是《齐鲁晚报》。二者题材相近,主人公都是天津市红桥区一个数字化城管中心的信息采集员,前者叫“小赵”,后者叫“胡津”。
为此,记者联系了红桥区市容园林委,一位工作人员认为,相关报道不属实。据其介绍,该单位的数字化城管中心信息采集员都是与他们下属的一个国有企业签的合同,工资加奖金一个月也能拿到2000元。“而且他们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没有结婚,怎么谈得到养家?”至于“小赵”和“胡津”,这位工作人员称,这两个人都是虚构的,“我们单位根本没有胡津这个人,只有一个姓赵的,已经考上公务员了,怎么能去摆小摊?”
不过,一位知情人士称,红桥区城管信息采集员的收入确实不高,他们属于实习岗,除去五险后,每个月所剩只有1000多元。这位知情人士说,他的一个亲戚曾经就从事这个工作,所幸的是现在这个亲戚又找到了新的工作。这位人士认为,网友们转载这条新闻“可能存在某种情绪的宣泄”。
在《南方周末》发文的作者称:
“小赵”确有其人 一周前还见过面
发表在南方周末的《白天做城管,晚上当小贩》一文的后面,有一个编者加的小注,“作者为天津市市容园林委公务员”。
昨天记者几经周折,联系上这位作者。据其介绍,“小赵”确有其人。此人曾经一度被借调到市市容园林委,与作者是同事,因此比较熟识。后来,得知他在夜市摆了小摊,就写了那篇小稿。一个多星期之前,作者与还小赵见过面,当时他的身份还没有发生改变,至于现在怎么样,作者称“不知”。
自称是当事人“小赵”的朋友称:
“小赵”现在不想再接受采访了
记者随后表示,希望通过这位作者联系上“小赵”进行采访。作者表示同意。
稍后,一位年轻人打来电话对记者说,他是小赵的朋友,“小赵现在不想再接受采访了,希望您能够理解,现在要采访他的人很多……”至于不接受采访的原因,这位年轻人没有透露。(记者 高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