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20年前,济南高新区成为国务院批准设立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之一,肩负“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重任,踏上了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征途。20年后的今天,济南高新区已经成为济南市乃至山东省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主创新的重要载体和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一座座科技园区在这里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一批批科技企业在这里创新创业,跨越发展的奇迹正在济南高新区上演。在科技部最新公布的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中,济南高新区综合排名第13位。数字背后,他们经历过怎样的创业历程,找到了怎样的创新路径,谋划的是怎样的发展蓝图?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济南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树伟。
“三步走”化身区域创新先锋
“济南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苏树伟说。从1991年到2000年前10年是起步阶段,济南高新区从开发面积仅1.76平方公里的科技城起步,在发展平台、载体和空间十分有限,科技成果和产业化相对薄弱的情况下努力奋斗,在机构设置、运行体制等多方面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十五”期间,济南高新区开始大规模打造平台、开拓发展,扩大发展空间。园区建设显著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投资环境显著提升、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为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创造了条件、积累了经验。
“‘十一五’时期是济南高新区加快发展的5年,园区主要经济指标都翻了两番,在济南市的分量有了很大的提升,成为该市经济发展的强势板块。”苏树伟如此评价第三个阶段的发展。特别是2008年以来,济南市提出“举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区加快发展”,在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借城市发展东拓的机遇,济南高新区提出了“形成全市经济增长极,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的奋斗目标。统计结果表明,截至2010年底,济南高新区全部税收收入已占到济南市的17%,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也都占到10%以上,出口比重占到20%以上,增长极的作用正在显现。“现在济南高新区已经成为济南市考核的一个板块,且分量越来越重,产业布局也逐渐清晰。”苏树伟表示。
目前,济南高新区已创建了全国独一无二的国家信息通信国际创新园(CIIIC)、国内外知名的软件产业发展基地——齐鲁软件园、国家级示范性软件学院——齐鲁软件学院、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和中国济南留学人员创业园、集“加工、物流、口岸”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保税区——济南出口加工区,成为全国10个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之一、20个服务外包示范基地之一、13个游戏动漫产业发展基地之一、8个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之一。国家863计划重大专项浪潮高端容错计算机项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三维CAD/CAM软件项目、填补国内空白的EDA项目等高科技项目在这里研发成功,实现产业化;中国重汽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齐鲁电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齐鲁制药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信息通信研究院、山东省量子通信研究院在这里建设发展,引领自主创新;美国GE、微软等知名企业在这里大显身手;积成电子、法因数控等在国内外成功上市,取得发展新优势。
数据显示,济南高新区目前共有各类企业4712家,其中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4家、国内500强投资企业45家,年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1家、过10亿元的13家、过亿元的82家,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交通装备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涌现出一批在国内有影响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初具规模。2010年,园区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404.4亿元,同比增长30.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7.23%。园区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0家。建区以来,园区科技企业承担各类科技项目累计达到2645项,获得各类专利累计达到6795件,其中发明专利2645件。园区高端人才引进工作取得突破,被认定为山东省10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