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一年前,距策勒县城仅4公里的三号风口还是万亩沙漠荒丘,风沙已逼近县城。今天,这里是策勒天津生态园,已种植9万株白杨树,园内种植的沙枣、西瓜、核桃、大芸,将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
一年前,于田县先拜巴扎镇农贸市场还是脏乱拥堵的自发性集市。今天,天津市在原地修建占地200亩的于田天津中心农贸市场成为南疆设施最为完善的巴扎集市,每到周六会有五万人到这里贸易,日交易量能突破千万元。
一年前,民丰县没有像样的工业企业。今天,通过天津招商引资落户民丰工业园内的钧窑建材公司,第一条多孔砖生产线已经投付使用,全县告别了无规模工业的历史。
倏忽一年,天津援疆全面开展
2010年6月16日,天津市第七批援疆干部按照市委、市政府“早启动、早见效、早受益”的援疆工作思路,提前半年进驻和田地区,全面展开对口支援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工作。
一年来,援建工作成效显著,亮点频现:目前有59个援助和田地区东三县项目已启动实施,涉及投资近4.8亿元,约70%的资金投向民生项目;天津市未来五年“1+3+5”的援疆规划框架已如期绘就,即完成编制一个对口支援综合规划,三县各自的总体规划,以及对口支援工业、农业、教育、卫生、人才等五个专项规划;招商方面,已有20余家企业分别与策勒县、于田县、民丰县就28个项目签订了框架协议,协议投资总额达41亿元;天津市近40个部门和单位分60个批次赴和田交流访问,和田地区17个单位分31个批次到天津交流培训,天津市各单位向和田各部门捐赠物资总数达600多万元……
感谢天津,安居富民“亚克西”
“天津市援助我家一万元,按照我的想法重新盖了150平方米的大房子。”坐在宽敞的安居房里,于田县科克亚乡艾格莱科村的买吐送眼中闪出幸福的光芒,“以前一家5口人,两间土坯房,下雨漏水,住起来不舒服,也不安全。现在好了,还能洗上热水澡。亚克西,亚克西!”
一年来,天津市启动了6个安居富民工程,东三县已有1000余个像买吐送一样的家庭住进户均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水、电、气、厨、厕、浴齐备的新房。根据“一村一规划,一户一方案”的指导原则,2011年天津市总投资2.2亿元,将帮助当地1.3万户农牧民解决居住问题。
关注民生,小钩针编织新天地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市委、市政府提出“人均一亩果、一户一棚菜、一户一人就业”的援疆目标,以家庭为单位,着力解决当地各族群众生产生活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
托合萨依甫汗这天又向策勒县妇女手工编织销售中心交上了自己的两件手钩毛衣,她又能挣到80元。6月份她已经上交五批手工编织品,收入了400元。一年前,终日闲在家里的托合萨依甫汗,实现了灵活就业。
天津市妇女手工编织项目,采取“包教、包会、包销”的方式,培训一批骨干,签订一批协议,提供一批订单,带动一批妇女实现灵活就业。目前,策勒县已获得4万余元手工编织加工费,完成了5批400多名妇女手工编织培训,目前正进行第6批培训。今年,于田、民丰两县也组织实施妇女手工编织项目,已培训1000余名妇女,帮她们实现灵活就业。
双语教学,书写援疆新亮点
作为试点项目,双语教育已成为天津援疆工作的名片。去年,天津高校选派了包括伊力达尔在内的29名掌握双语的新疆籍大学生志愿者,帮助策勒县8所小学开展双语教学,一年来受到当地一致好评。天津市通过双语培训要确保到2012年,在东三县基本普及学前两年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主的双语教育,到2015年使当地少数民族学生基本熟练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去年天津市还在汇文中学和第十四中学增设了3个“和田高中班”,首批120名和田地区初中毕业生来津就读高中,深受和田百姓欢迎。
产业扶持,增强“造血”能力
在对口支援“输血”的同时,天津市针对和田东三县产业实际,通过智力支持和产业扶持等方式,增强受援地“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一年来,经过不懈努力,已引进钧窑建材公司、尧柏水泥、金三农公司、王朝集团等10多个项目落地建设,有效提升了当地产业发展能力。天津市还从援疆资金中拨出5000万元设立产业援疆基金,采取贴息、补助等多种形式,扶持企业在和田发展。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新疆2011产业转移对接系列活动”和“津洽会”上,天津援疆指挥部广泛联系天津市和新疆内外的部门、单位,搭建招商平台。(记者 魏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