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八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2010年4月14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玉树这座古镇夷为废墟。如今,随着大地曾经撕裂的伤口慢慢结疤,时间正在慢慢抚慰人们受伤的心灵。对于我们而言,那个“黑色”早晨逐渐在记忆深处变得遥远。
然而,就在天津,就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来自玉树的孩子。今年9月3日,500多名失去校园的玉树孩子离开家乡,来到天津求学,成为耀华滨海学校的一员。热情的天津人给了他们新家,圆了他们的求学梦。如今3个月过去了,当记者再次来到耀华滨海学校探望时,欣慰地看到孩子们那仿佛格桑花一样灿烂的笑容。孩子们说,自己在“宫殿”一样漂亮的学校里学习和生活,这里的一切都在温暖着他们的心。
A 学习成长 学会不再悲伤
“这里是一个永远没有伤心、忧郁的地方,它像一个天堂一样美丽,又像一座宫殿一样漂亮,学校的一切,老师,同学,不知姓名的大哥哥、大姐姐,都让我感到无比的幸福与快乐,这里的一切,都在温暖我的内心。”——初一5班 西然巴措
“教学楼被刷成了粉红色,绿色的足球场好大好大,篮球场、塑胶跑道就在那里放着随时可以去跑跑跳跳;教室,每间屋子都有空调和电脑,再冷的冬天这里都是暖和的,老师们上课也都‘绘声绘色’;还有,图书馆里有看不完的书,一排排的书,数都数不过来……”
这就是西然巴措在日记中提到的新生活,“宫殿”一样的耀华滨海学校。
每天早晨6点起床,6点30分开始吃早餐,7点30分到教室晨读,8点到8点10分是晨会时间,8点20分开始一天的课程,直到晚上9点上完晚自习,再重新回到宿舍。这是玉树孩子们每天的“时间表”。谈及这份“时间表”,耀华滨海学校德育处的刘术岭老师告诉记者,安排得这么“满”,一是方便管理,“毕竟是500多个孩子”,再就是希望用这样的安排,“占”去孩子们更多的“闲暇”时间,让大家时刻都在一起,学习成长,也学会不再悲伤。
在耀华滨海学校,玉树孩子有专门的食堂。“吃是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因为很多同学来这里时体质都比较差,需要补补身体。食堂把二楼作为提供这些藏族同学用餐的专属区域,大概有600个座位,整个餐厅干净整洁并且开阔,保证同学们用餐有一个舒适的环境,并且不会出现拥挤的现象。”刘术岭老师说,“我每天都会跟这些孩子一起吃饭,中间仔细观察,我们不会在菜里和汤里放虾皮;还有一些藏族同学因为信仰对食物有特别的要求,而且这种要求不是你原来想象和了解的那样。他们还特别爱吃土豆……”在每天细心观察和慢慢了解中,老师们一点点地掌握了孩子们的饮食特点。
来自玉树的孩子们住在一起,学校单独为他们开辟了住宿区域,还特意把老师的宿舍房间放在了一楼。宿舍是八人一间,每个孩子都把自己的小家收拾得干干净净,被子、毛巾、牙刷等生活用品也放得整整齐齐。
B 教他们知识 更要教他们快乐
“在玉树,我不愿意参加活动。但到这里来,学校经常有活动,我又恢复了以前顽皮的心情。”——初一5班更尕求占
在耀华滨海学校,无论是天津的老师还是从玉树随队前来的老师都知道,这些孩子与他们以前所教过的孩子不同,他们经历过大地震,又远离亲人,更需要老师们去无私地付出。作为老师,除了教给他们知识,更要教给他们快乐,教给他们坚强而自信地生活。
马则是一位藏族老师,和这500多名玉树孩子一起来到天津。“刚来的时候,孩子们也想家,有时还会悄悄地哭。有的学生汉语不好,连礼貌用语都很难掌握,甚至分不清‘你好’和‘再见’该在什么时候说。一些老师告诉我,有的学生见到他们,会非常大声而热情地跟他们说‘再见’,这让老师们哭笑不得。”马则老师告诉记者,但现在,遇到客人,孩子们不仅会热情地用汉语说“你好”,有时候还会用英文问候你。
“岁数稍大的同学,会主动帮助班里做一些事,做卫生、打饭、分发防止感冒的药汤,他们在做这些没有一丝的不情愿。一位叫江勇的男生,总是为班里做很多事,很多同学都拿他当大哥哥看待,但却没人能想得到,在玉树地震中,江勇失去了很多亲人。”马则老师说,这八个月在天津的生活,让孩子们的脸上少了些羞涩,眼中少了些对未来的恐惧。
初一五班的小姑娘更尕求占告诉记者,她还记得刚到天津第一个月的一个周五,上心理课,老师让给爸爸妈妈写封信,还放了音乐,让她特别想家,班里好多同学都哭了。但老师告诉她们,在天津学习是为了学好了知识将来把玉树建设得更漂亮,还说了好多安慰和鼓励大家的话,这让大家心里舒服很多。而这次心理课的经历,也成了更尕求占目前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当然,在小更尕求占的心里,还有许多快乐的事。比如,班里三个同学过生日,学校给大家买了好吃的生日蛋糕,同学们纷纷将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礼物送给过生日的同学。
C 一个上午来了 四支志愿者队伍
“在这个星期里,我遇到了格桑花资助会的一名成员,他来自玉树,我想让这个大哥哥帮我把信交给在玉树的老师,这位大哥哥满足了我的愿望,我今天特别的开心。”
——初一2班桑成
记者采访的那天恰好是周末,孩子们在教室里有的看电影,有的做游戏,还有的在自习。在经过一间教室的时候,隔着门上的玻璃,孩子看到有“客人”,便热情地向我们招手,脸上的笑容天真灿烂,让人感到温暖。
就在这一天的上午,来了四支志愿者队伍。一队是来自天津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他们来陪孩子们玩;一队是来自东丽区的义工们,他们带来了剪刀和推子等,给孩子们免费理发;还有一队是来自格桑花西部助学的志愿者们,他们带着孩子们正在教室里做游戏;还有东丽规划局的几位工作人员送来了大包小包的生活和学习用品。
事实上,对于来自玉树的这500多名孩子,爱心从来就没有因为地震的远去而远离:南开大学的三农社团以及科技大学的大学生们,会定期来陪孩子们玩,和他们一起聊天、做游戏;天津青联给孩子们做义诊,检查每个孩子的健康状况;东丽区委、区政府给他们送来了10万元的助学款;体育局捐来了体育用品;耀华中学高三的哥哥姐姐们送来了学习的文具;市新闻出版发行公司送来了1000册图书;东疆边检站的叔叔阿姨们还带孩子们第一次去看了大海;天气冷了,还有公司及早把棉服送到了孩子们的手上……
“孩子的衣服、学习用品都是社会各界捐的。虽然有社会各界的帮助,但这些孩子的日常生活仍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尤其是鞋子,玉树的孩子们,都是十几岁的年纪,他们又天性活泼好动,有点什么事都是跑着去,鞋子就穿得特别费,再就是平时的一些生活必需品的消耗,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刘术岭老师告诉记者,最紧迫的事情就是这500多个孩子的看病问题,不久前一个孩子阑尾炎手术就花了8000元钱,还有的孩子查出来先天性心脏病急等手术治疗费,还有不少孩子因为水土和生活方式不同患上皮肤病,也需要治疗。而这些,让学校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记者 刘晓艳 摄影 刘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