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表演的河北民间工艺将邀游人亲自参与制作
■杂技团将献上河北在世界大赛中获大奖的高精尖节目
■河北众多列入国家“非物遗”的民间艺术将巡游表演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上海世博会河北周期间,许多河北的民间绝技将亮相。记者特地采访了一些有着浓厚民间基础的活动,了解他们的备战情况。
■名称:高跷 ■地域:保定
拿手绝活演不演 得看场地行不行
■高跷演员各有各的真功夫
踩在1米多高的高跷上还能跑跳自如。此次世博会上,来自河北青年高跷艺术团的10名小伙子准备用高难技巧征服观众。
河北青年高跷艺术团团长夏成仁介绍,河北省群艺馆专门的设计师正在给他们设计服装,据说十分漂亮。按照传统的方式,十余人将穿上古装,分别扮成传说中的角色,比如青白蛇、许仙、渔翁、公子、柴王……演员们一会儿组队登场,一会儿单独亮相。组队亮相时,各自亮出各自的花活儿,摆出各种架子,让观众看热闹。到了单独亮相时,往往拿出看家本事,比如下腰、空手翻、双手翻、蝎子爬(双手着地爬)等。
“我们还有拿手绝活,恐怕现场的场地演不允许。就是高空翻,从一丈高的桌子上翻下,用两根木棍平稳着地。到时看情况吧。”夏成仁说,高跷艺术团正月十五在正定演了一场,一下子就被河北省文化厅看中了,安排他们参加世博会。现在圈内都知道青年高跷艺术团有真功夫,希望能把河北的高跷“踩”到国外去。
■名称:拉花 ■地域:井陉
演员只剩三分之一 时间减少五分之二
■井陉拉花道具寓意丰富
“为节约成本,我们平时的演出服一般为长袖,冬夏演出都能穿。但为了世博会演出,我们专门制做了新演出服,小伙子的上衣为坎肩样式,女装也是轻薄材质的半长袖,让演员们的演出达到更好的观赏效果。”负责井陉拉花在世博会演出的张老师说。
除了服装,演出内容较平时也有较大改动。张老师表示,世博会对演出人数和时间均有严格限制,井陉拉花只有3分半钟的表演时间,人数则限定为16人。“16名演员要演出平时48人参演的节目,遇上道具更换,演员就得‘分身’。”据悉,拉花道具内涵丰富。比如,伞象征风调雨顺;霸王鞭象征文治武功等。世博演出中,演员道具涉及伞、花篮、霸王鞭等,平时演出每名演员只要耍好一种道具即可,上世博得“一专多能”。
井陉拉花在世博会上的演出时间较平时最短的节目缩短两分钟左右,不得不砍一些重复动作,如一个在平时演出中需要重复8次的动作,在世博会演出中可能只重复4次,精彩稍纵即逝。
■名称:地秧歌 ■地域:昌黎
表演“台上台下”着装雅俗不一
■昌黎地秧歌将有两种表演形式
昌黎县艺术团的演员们已经排练了4个多月。昌黎县艺术团团长李艳丽介绍,为了老少通吃,昌黎地秧歌有舞台和踩街巡游两种表演形式。
为适应世博会需要,艺术团大胆改进,将昌黎地秧歌中的丑、㧟( kuǎi )、妞等角色都进行了修改。李艳丽介绍,秧歌中的㧟就是媒婆,她是丑和妞的介绍人,却又不让丑太亲近妞。㧟是秧歌中最有趣的角色。在传统秧歌中,㧟的服装是在长袍外面加坎肩,而且极其宽松。此次舞台表演,㧟被打扮得利索了,服装漂亮了,但还是一眼就能看出她是媒婆。追求小姑娘的丑,在传统秧歌中滑稽可笑,妆面是花脸,头上还带着一个囚帽。此次舞台演出的丑,化普通妆,头上的囚帽也去掉了,有点像公子哥儿。传统秧歌中的妞,也就是美丽的小姐,扭扭捏捏、步伐绵软,动作不多。而此次舞台演出中的妞,步伐轻盈、婀娜多姿,动作也增多但又不失羞涩的感觉。
除了庆典广场舞台表演,昌黎地秧歌还要参加在世博园区内博城路上的踩街巡游。李艳丽称,我们要在踩街巡游中展示原汁原味儿的昌黎地秧歌,化上原生态的妆面,想多夸张就多夸张。“虽然原生态,但是我保证会比原来更美,我们的服装道具全部是定制一新的,演员也都选功夫到位的年轻人,平均年龄30岁。”
■名称:皮影戏 ■地域:唐山
独创皮影荧光戏 展现新式变脸技
■唐山皮影戏将亮独门绝技
唐山皮影戏的经典寓言剧《鹤与龟》将在世博会河北馆专门的小舞台上演,5月14日~18日天天与观众见面。此外,每日演出的剧目还包括《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中的《梳妆》和《武打》两段。而神话皮影戏《沉香救母》也将被搬上世博会的大舞台,唐山皮影戏独创的荧光戏变脸技艺也将在这部戏中集中体现。
《沉香救母》源于神话故事《宝莲灯》的后半部。为了适应世博会演出的需求,唐山皮影团对这部戏做了大改革,原本24分钟的演出删减到仅剩9分钟。情节进行了删减,但精彩的动作部分得以保留。
唐山市皮影团副团长赵卫东介绍,过去皮影戏中人物变脸都是在影窗里面进行,而且最多能变3次。唐山市皮影团独创的荧光皮影戏可以很快地为影人连续快速变脸5次。由于荧光戏对光线的特殊要求,要想看到这项“独门”演出的观众就得等到晚上。 ■文/记者 付聪 李国静 ■供图/贾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