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天津 |
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天津落幕 20万元相声段子像小品 |
|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09-09-18 17:37:21 |
概要:从现场演出效果看,包括20万元的拍卖“标王”《城管与地摊》在内的一些相声段子的表现并不理想,“包袱”抖得也不够脆不够响,这让不少观众产生疑问:这么“贵重”的相声真能物有所值吗? |
|
|
|
|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9月16日在天津落下帷幕。在这次参赛作品中,因有16件作品在此前举行的中国相声拍卖会上拍出总计100.7万元而备受关注。
然而,从现场演出效果看,包括20万元的拍卖“标王”《城管与地摊》在内的一些相声段子的表现并不理想,“包袱”抖得也不够脆不够响,这让不少观众产生疑问:这么“贵重”的相声真能物有所值吗?
20万元的相声段子像小品
9月10日,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在天津开赛,50多件相声作品同台竞技,其中就包括《城管与地摊》《爱折腾》《老有所思》等16件拍卖作品。
《城管与地摊》反映了当前社会的一个焦点问题:地摊方便百姓,城管维护市容,如何方便?如何管理?
由刘亚津和尚大庆表演的《城管与地摊》在9月14日的演出中压轴出场。“地摊”刘亚津手拎一个贴满剪刀、打火机、袜子的大布兜率先登场,一身制服的“城管”尚大庆随后出场,开始了一场有趣的“猫鼠对话”。或许是看惯了刘亚津和尚大庆表演的小品,再加上刘亚津手里的道具,不少观众在台下边看边议论说:“这不就是小品嘛!”
“这个段子主题抓得不错,但表演实在很一般,要是我打分,也就刚及格。”观众王风在演出结束后坦言:“这个段子能值20万元?我真替花钱的人担心,这得说多少场才能收回成本?”
在7天的比赛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不光是《城管与地摊》未能一炮打响,其他15个作品的“包袱”抖得也不够脆不够响。曾经在北京试演表现不佳的《落水记》,虽然在大赛前又经过“压活”,但“笑果”仍不理想。
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一些“低价”相声的表现反倒不俗:当时以1.1万元成交的《明星与民工》、6.1万元成交的《可怜有钱人》等作品,因为具有较强的时代感和喜剧感,受到不少观众的喜爱。
拍卖是对相声创作和版权的保护
天津曲艺家协会秘书长王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标王相声”的意义不在于一个段子最终拍出了多少钱,而在于对当前相声创作贫乏的现状和相声版权保护问题的关注。
知名相声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王鸣禄感慨地说,以前写段子就是看朋友面子,如果段子火了,好一点的请吃顿饭,再好一点的给个千儿八百。而由于劳动成果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体现,相声创作队伍正在严重萎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专业从事相声创作的只有几十人,后继人才培养尤显不足,全国没有一所专门的院校和机构培养相声创作人才。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知名相声演员姜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多年来,相声创作者的权益一直没有受到重视和保护,这削弱了相声创作者的积极性。”
姜昆介绍说,现在很多相声作者写出一个段子后,有的是直接交给演员去演,没有任何酬劳;稍好一点的能得到一两百元的稿费。但是,演员拿走这个段子去参加各种商业演出获得的演出费,没有作者的份;媒体播放时,也只报演员的名字,至于创作者是谁,没有人去关注。在这点上,相声作家和小说家、音乐创作者的待遇相比是天壤之别。
姜昆表示,创作过程的艰苦以及酬金偏低、著作权得不到保护等一系列原因,使本就不兴盛的创作队伍一再分流,一些有实力的作者有的改行写起小品,有的则加入影视圈,写起电视剧。“‘大家’不愿写,‘小家’写不来”,很多相声创作者进入了一个创作“冬眠期”,缺乏积极性。
王宏也认为,一个好的相声作品真正能够立于舞台,除了好的脚本,还离不开演员的二度创作。而演员的二度创作也经常被剽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通过竞买作品,演员拥有了独家演出权,他们的二度创作也在无形中得到了保护。
观众认可才是“硬道理”
全国相声新作品大赛虽然落下帷幕,但人们对相声的关注并没有“曲终人散”。
相声演员魏文亮认为,拍卖相声作品对演员来说就意味着有饭吃。现在大家听到的相声还多是老段子,这些段子虽然好听,但听多了,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当前,相声演出市场迫切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新段子,而相声新作品拍卖这种新形式无疑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王宏表示,当时拍卖的16个段子毕竟是新作,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随着演出次数的增多和演员的二次创作,相信会不断地得到提高和完善。“值得肯定的是,本次相声大赛请名家坐堂,专家会诊,对有一定基础的作品进行论证,在作品修改基本完成后,采取作者和演员直接接触洽谈、组委会牵线搭桥等方式,为作品找到最适合的演员,以及对一些作品尝试拍卖、走市场化道路,这些做法无疑给相声的繁荣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有业内人士表示,“标王相声”的价值,最终还是要通过市场来检验,只有观众认可才是“硬道理”。
姜昆认为,相声新作品拍卖会和相声新作品大赛,抓住了曲艺繁荣发展的大势,理顺了演员和作者的关系,走出的是一条助推相声事业繁荣发展的文化产业之路。(记者周润健) |
|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