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从1949年起,坚持写日记60载,从20岁的小伙,到如今的耄耋老人,河西区柳林街二疗社区居民、天津造纸厂退休职工宁存志,用日记见证新中国成长,记录天津巨变。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宁老把这份珍贵的日记向记者展示,他说,“这份日记就是我献给新中国60华诞的礼物。”
现年80岁高龄的宁存志老人,从1949年1月15日写下第一篇日记算起,时至今日,坚持每天记日记的他已经用掉了20个本子,无数支笔。60年里,他已经写下了80万字。他说,他想把新中国成长的点滴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日记中大到时政热点,小到柴米油盐,丰富的内容覆盖了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着60年里一个家庭、一座城市的变迁,见证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的沧桑巨变和辉煌成就。
记者随手翻开老人1949年的日记,打开10月1日这一页,“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十几个遒劲的大字跃然纸上,尽管纸已泛黄,字迹模糊,当年那份激动的心情依然呼之欲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几乎所有的国际国内大事,在宁老的日记中都有记载。引滦入津、蝶桥建成,市九次党代会的成功召开,2008北京奥运的宏大场面……津城发展的每一个足迹都印在宁老的日记中。谈及1983年的引滦入津工程,他不但记录下工程的全过程,还把当年政府分发的用来试饮的茶叶袋夹在日记本中。
在宁老的日记中,还记录了生活的细节:在1952年4月12日的日记中,宁老写道:“今天第一天进厂做临时工,工资是一天9角……”宁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宁老的退休金是1580元/月,整整是1952年月工资的67倍,和1989年130元/月的退休金比,也增加了11倍。
对宁存志而言,这些日记就是他的命根子。几十年里,他也遇到过很多“危难”。1963年天津的那场洪水,他还记忆犹新:“那时,我们一家还住在平房里,雨下得很大,把房子都淹了,没有办法住人,我第一时间把几本日记转移到房顶上。我反复嘱咐爱人,‘一定不能掉以轻心,什么都可以不要,日记损坏了我就不活了!’”然而,连夜的大雨还是打湿了一部分纸张,字迹被污染得看不清了。宁存志又心疼又焦急,用了整整几个月的时间,把被打湿的文字誊抄出来,修补遗失的内容,还写了序言。宁老告诉记者,这一次“损失”让他长了经验,后来他专门为这些日记本制作了密封性很好的包装盒,“就连在唐山大地震中都没有损坏”。
时至今日,宁老依旧笔耕不辍,继续坚持着每天记日记的习惯。
实习生 王子闻 记者 李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