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今日上午,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迄今为止全国最大的一起制售小包装假食用碘盐案。该涉案团伙在首犯徐守华的组织笼络下,自2007年以来,制作、销售假冒小包装加碘食用盐近800吨,涉案金额超过150万元人民币。
据重庆市盐务局盐政稽查处处长涂红介绍,2007年末,重庆市多个区县突然出现大范围的假冒小包装加碘食盐,假盐销售范围涉及重庆渝北、潼南、万盛等15个区县。经当地盐务管理部门调查,假盐大都通过各地集镇上的较大副食批发商销售,假盐包装的仿冒水平极高、版本更新快,很难辨别真假。
重庆市盐务管理局当即立案调查,并与重庆市公安局经侦总队成立联合专案组,经过8个月的艰苦调查和3个月的布控跟踪,2008年11月底,执法人员在徐守华加工假盐的窝点内将其抓获,并顺藤摸瓜,将其团伙的其他主要犯罪嫌疑人谭正兵、彭再良等抓获。
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14日对本案进行了公开开庭审理。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以非法经营罪,对徐守华、谭正兵、彭再良等12人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审查认定,徐守华非法经营食盐团伙在2007年8月至2008年10月期间,以280元至430元不等的价格,从广东佛山及重庆本地买来工业盐和假冒食用盐小包装袋,分装成500克、1000克包装的假冒食用碘盐,然后以1800元至2000元每吨的价格,销往各区县的农贸市场牟取暴利。
本案涉案数量达788.85吨,涉案违法犯罪人员达104人。目前,该案还在审理中,法庭将于近期作出宣判。
据介绍,食用假食用盐,轻则会导致人体碘元素缺乏、胃肠道功能紊乱、损害神经系统,重则可引起中毒乃至死亡。按一个三口之家一个月吃1斤食盐计算,徐守华用工业盐制售的假食用盐,可供近160万个家庭、近500万人食用一个月。(崔佳、张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