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富士达公司车间。本报记者 廖晓飞摄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从西安老城区到西安高新区,一头是文化底蕴浓厚的古城,古香古色的建筑,熙熙攘攘的人群;一头是充满现代化气息的新城,高耸的楼房,宽阔的马路,川流不息的汽车。现在的西安高新区已经不单是一个科技园区,除了工厂、写字楼,还有住宅、学校、各种商业设施和公园,它已经融入了西安市民的生活,成为西安古城之外的城市新区。
在新旧的交融中,西安高新区踏上了新的征程。自1991年成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西安高新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快聚集新产业、建立新体制、建设新城区的步伐,探索了一条在内陆地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成功路子。2008年高新区实现营业收入2410.6亿元,在全国高新区中名列前茅。今年4月,西安高新区正式拉开了“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序幕。
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告诉记者,立足于陕西省的科教资源,西安高新区形成了研发中心多、创新能力强的特点,并涌现出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中小型科技企业,形成了以高科技产业为主体,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
下一步,西安高新区将以培育形成“一流人才、一流企业、一流服务”为重点,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思路,发展成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形成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大面积薄膜和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可靠性测试实验室。 本报记者 廖晓飞摄
不断集聚的产业向心力
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的龙头企业在西安高新区“扎堆”,吸引了生产要素向高新区集聚,上下游企业纷纷在高新区和附近区域建厂。
西安高新区是中西部地区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中国“飞秒”技术、第一块集成电路板、国家无线局域网标准和世界三大无线通讯标准等100多项具有国际国内一流水平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都诞生在这里。
西安富士达公司是专业生产电子元器件的民营企业,1998年靠借来的2万元资金起家,2006年富士达研发的STWX8系列射频同轴连接标准成功提交国际电工委员会,2007年成为我国在该行业拥有的第一个国际标准。
西电捷通无线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最早是从投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科研项目开始的。公司副总经理黄振海自豪地介绍说,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和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无线网络安全接入技术标准体系WAPI就是该公司的创新成果之一。
在西安高新区,企业创新事例比比皆是。活跃的创新环境,离不开陕西丰富的高科技人才。中兴通讯产品市场体系无线研究院副院长李全才说:“西安有大量的科研院校,在无线技术方面有人才积淀,每年适合中兴通讯的毕业生非常多。”与中兴通讯一样,华为公司也在西安高新区设立了研发生产中心,现已有3800多人,项目全部建成后员工将达到1万人。
人才的积淀吸引了企业集聚,而企业的集聚又促进了专业人才向高新区流动,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吸引了众多企业将研发中心放在西安高新区。中兴通讯在西安高新区的研发中心成立于2000年,2008年研发人员发展到了4000多人。
企业研发中心集聚,成了西安高新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中兴通讯这样的高科技企业而言,研发极其重要。通讯技术发展非常快,只有持续不断投入,才能保持领先地位。每年中兴通讯的研发费用都占到销售收入的10%以上。”李全才说,研发投资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应用材料公司是全球领先的纳米制造技术企业,是半导体生产设备供应商。在西安的研发中心是应用材料在亚洲惟一的研发中心,同时具备半导体和太阳能设备和工艺技术的研发能力。
“这栋正在修建中的大楼是应用材料西安全球太阳能研发中心,去年10月动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研发中心之一。”应用材料(西安)有限公司总经理邹钢博士介绍说,对太阳能光伏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因为这个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太阳能研发中心建成后,主要用于薄膜和晶体硅太阳能组件生产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测试、展示、人员培训等工作,今后国内的太阳能光伏企业将享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
西安高新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这里仅世界500强及著名跨国公司投资的企业及研发机构就有60多家。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处于价值链高端、产品附加值高的龙头企业开始在西安高新区集聚,成了西安高新区的优势资源,吸引了生产要素向高新区流动。
“技术开发走到什么地方,上下游企业就跟到什么地方。”邹钢博士认为,生产中心靠近研发中心,那么新技术、新设计就能在第一时间反映到生产上,企业就能抢占市场先机。
华新丽华公司就是追随应用材料公司而来,在高新区投资2亿美元建设LED项目、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项目。目前,西安高新区已经聚集了40多家企业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各环节的生产制造。从单晶炉制造、拉晶、切片、抛光到材料回收,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正在形成。
从研发中心到制造企业的进入再到产业园区的建设,西安高新区以研发优势为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产业集聚。
西安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及企业净利润 |
|
软件园累计入驻企业数 | |
|
创业园累计毕业企业数
不断增强的环境软实力
从服务理念改进到体制机制创新,投资软环境的改善其实就是西安高新区的软实力不断增强,这不仅是吸引企业集聚的重要因素,更是激发企业活力的重要源泉。
在西安高新区采访,每到一家企业,都会听到称赞高新区的投资环境好。以前需要跑几次、等几天的事情,如今很快就能完成。从建设项目工程报建到住房公积金代理等97个项目,在西安高新区实现了即来即办。管理、服务项目即来即办率也由过去的30%提高到现在的68%。
一流的环境不仅体现在招商引资上,也体现在扶植企业成长上。正是一家家从高新区创业园孵化器走出的企业,为高新区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从1993年成立至今,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拥有孵化基地、产业化基地和综合性功能园等组成的12个创业基地,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目前在创业园孵化的企业有643家,很多西安引以自豪的企业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我们不仅关注企业的孵化,还关注企业的成长,为此推出了瞪羚企业加速器。”西安高新区创业园发展中心综合管理部经理姚小云说,孵化器、加速器是分别针对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提出的服务平台。瞪羚企业加速器是一个专门为支持高成长企业而设计和运作的完整网络。相对于孵化器而言,其服务针对高成长企业的特征,具有更加专业化、市场化和知识化的特点。
提供公共平台,为企业降低成本是西安高新区的又一亮点。高新区主导产业都有政府或企业提供的公共技术平台。近期开工建设的陕西省科技资源中心项目是陕西省委、省政府为加快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而成立的综合科技服务机构,目的是整合科技资源,促进资源开放流动和优化配置,为企事业单位科技创新提供公共科技服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应用材料公司的可靠性测试实验室,是国内首个大面积薄膜和晶体硅太阳能组件可靠性测试实验室。目前除了给自己公司的产品做检测外,还能为国内其他太阳能光伏企业提供服务。海天天线拥有亚洲最大的天线测试实验室,实验设备具有128个天线测试探头,形成一个球面,可在5分钟之内测得近场天线的辐射情况。
在西安高新区国际软件园,记者看到了一个小平台的大作用。4个工作站,2台服务器,1个管理人员,1间不到100平方米的小屋,构成了Sun开源创新中心。
“这2台服务器的主要任务,一是为用户免费提供数据库的储存空间,二是提供不同数据库转换的软件和硬件环境。这样很多做服务外包的企业只需要人才和电脑就可以创业了。”Sun开源创新中心开源讲师任亚斌说。
Sun开源创新中心的投资不到50万元,对软件园的作用和意义却很大。软件园区很多企业都是做软件服务外包的,而开源是软件外包行业的基础。Sun开源创新中心既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创新的平台,同时通过众多网络技术人员的不断优化和修改,也提升了开源产品的运行性能。
Sun开源创新中心的重要意义还在于这个平台的建设模式上。西安软件外包产业联盟主席闫长富说,Sun开源创新中心将企业、园区管委会和行业协会真正结合起来了。在平台建立之前,Sun开源创新中心进行了大量调研,保证平台是急企业之所需;其次是采取了企业运作的模式,由政府资助的资金购买所需的硬件,管委会提供场地,由行业协会来监督平台运作,保证平台的公正公平。而行业协会是由企业所组成,因此能保证行业为平台的最终受益者。
不断扩散的区域带动力
集中研发优势,把技术研发和销售放在高新区,把产品生产放在周边区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西安高新区实现了率先发展向带动发展的转变。
今年5月,西安高新区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在陕西省户县草堂镇开工。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是西安高新区与户县政府合作共建的,规划占地20平方公里。西安市委常委、西安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岳华峰说,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将以“为高新区主导产业配套”为指导思想,积极参与高新区产业分工,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技术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的配套产业,实现与高新区产业的梯度转移,为高新区主导产业提供配套。
草堂科技产业基地是高新区“总部+基地”合作发展模式的重要功能区域,是高新区向外扩张的一种新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西安高新区主导产业掌握了核心技术,产业规模也比较大,但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的问题:土地资源紧张。一些产业链上的企业,特别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想在高新区落户很困难,而采取区域合作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集中研发优势,把技术研发和销售放在高新区,把产品生产放在周边区县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西安高新区按照“共建共创共享共赢”的原则,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实现了率先发展向带动发展的转变。
资料显示,西安高新区有1000多家企业把生产基地放在了区外,而省内有1万多家企业为高新区提供产品配套。这种“两头在内(研发和销售在高新区内)”、“中间在外(生产环节放在周边区县)”的模式,带动省域经济发展,促进了区域经济结构优化。
西安高新区更是西安经济的发展引擎,各种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重显著提高,2000年到2008年,区内生产总值占西安市比重从9.5%增长到21.8%,拉动西安市经济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
“除此之外,西安高新区还是中西部地区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首选地和总部经济最发达的区域。”岳华峰说,区内外资企业939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23家,近几年,西安高新区实际利用外资占到全市实际利用外资的35%,占到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的30%。
按照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目标,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有了明确的定位:在全球范围内,要形成在通讯、光伏、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要成为一流的研发基地和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形成在通讯、光伏、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等领域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在中西部地区,要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要成为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度转移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平台。
岳华峰说,西安高新区计划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在现有35平方公里的基础上,完成创业研发园、软件新城、先进制造产业园、出口加工区、生物医药产业园、长安通信产业园和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共计70多平方公里共建区的开发建设,按照“整体规划、逐步推进、板块布局、突出特色”的开发思路,建设“两带四区七园”,打造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2个“万亿元产业带”,在产业园区化承载、功能国际化提升上取得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