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高新网讯 昨日,正在建设的国家海洋博物馆收到了一份特殊的赠品。新华社记者张建松向国家海洋博物馆捐赠了她先后多次前往极地采访时获得的照片、影像资料及相关实物,其中还包括珍贵的“雪龙”号科考船脱困记录。截至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已经征集到各类“海味”展藏品4.26万件,将成为人们了解海洋文明、认识海洋资源的重要课堂。
“雪龙”号脱困记录入藏
据了解,张建松先后参加了3次极地科考任务,撰写了极地科学考察报道400余篇,拍摄了大量的极地科考照片及视频,其中,最为珍贵的便是“雪龙号”在南极救援俄罗斯船只人员以及其在南极重冰区成功脱困突围的原版照片。昨日,国家海洋博物馆将这些珍贵的材料以及科考队员签名的“建松带你看南极”和“探索的脚步永不停息”两幅旗帜正式入藏。
张建松告诉记者,让她萌生将这些珍贵资料入藏的想法是在她参加中国第30次南极科考之后。在这次考察任务中,“雪龙”号完成了我国航海史上第一次环南极考察航行,在营救俄罗斯遇险乘客后被重浮冰围困,经过5天时间,才成功脱困。在雪龙号救援与脱困过程中,张建松冒着生命危险,拍摄了大量照片和影像资料,记录下了这段惊险的传奇经历。
在她看来,这些冒着生命危险得来的珍贵素材,值得被历史铭记。
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王龙告诉记者,此举开创了国家海洋博物馆向新闻媒体征集馆藏品的先河,这些珍贵的材料将作为文化遗产留存下来。
4.26万展藏品展现海洋神奇
据王龙介绍,国家海洋博物馆的展藏品征集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截至目前,已征集各类展藏品4.26万件,涵盖了海洋自然、海洋人文等多领域。除了被誉为19世纪中国城市名片的通草画、展现17至20世纪西方航海和船舶技术的磁罗经等珍贵文物、展现古海洋地质变迁和地貌演化的三叠纪古化石外,近日入藏的部分古籍和古地图也时让人惊喜的重要藏品。
“从今年到明年年底,我们将转变征集思路,从藏品征集转移到展品征集,优先征集满足展览需要的藏品,改善藏品的数量、质量和结构。”王龙介绍,这两个月博物馆征集到了部分古籍和古代地图,它们充分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海洋的认识以及与海洋相关的经济文化交往情况。近期,他们还重点加强了同日本、印尼等海外国家相关领域人士的交流,掌握了一些重要的征集线索,为下一步开展藏品征集奠定了基础。
据悉,国家海洋博物馆建成后将包括中华海洋文明、海洋自然史、海上丝绸之路、极地展、贝壳展、渔业资源等多个展览主题,至少有10个以上展厅。
博物馆将于2017年5月开馆试运行,届时将结束我国没有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级海洋博物馆的历史。(记者王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