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发挥金融、涉外经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作用,力争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
■深入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落实启运港退税、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等政策,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
■以“三区联动”、“三改一化”为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流动人口服务体系
中国网·滨海高新讯 18日,《人民日报》分别在头版和第六版显要位置,以《滨海新区改革向深层迈进》、《滨海新区新改革何处发力》为题,全方位报道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相关内容,引起社会强烈反响。昨日,记者从区发改委获悉,新区今年将不断拓展“十大改革”深度。
今年,新区将积极争取国家新一轮支持政策,巩固扩大滨海新区的政策优势。努力完成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计划,在保持“十大改革”广度的同时,不断拓展深度。继续发挥金融、涉外经济、社会管理等重点领域先行先试作用,力争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等方面取得突破。搞好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争取更大范围推广。深入推进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加快落实启运港退税、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等政策,建设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推进《天津滨海新区条例》的修订出台,落实“新区的事在新区办”,提高集中审批率和现场审批率。探索土地占补平衡和动态平衡的新途径。以“三区联动”、“三改一化”为举措,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完善人才引进机制,健全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形成开拓创新、和谐发展的创业环境。
据悉,2012年,新区“十大改革”逐步深化,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新区全面实施综合配套改革第二个三年计划,“十大改革”向纵深推进。联合审批机制不断创新,项目审批时间压缩到25个工作日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征转分离”试点范围扩大,建立盐田资源综合利用与评估机制。金融创新取得进展,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企业达到215家,东疆保税港区纳入资本金意愿结汇试点范围,融资租赁合同余额超过2000亿元,高新区成为“新三板”首批扩容试点区域之一,新区成为商业保理全国试点和落实CEPA(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示范城市。稳步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改革。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提高,医保体系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至70%。示范小城镇安置房累计竣工135万平方米,1.4万农民入住。民营企业达到36779家。社区实施了网格化管理,新区农民工服务管理模式开始向全国推广。(记者 陈西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