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每周固定栏目《每周热线报告》推出5个多月以来,受到了读者和有关部门的一致好评,到目前为止,已经接到读者的来电达上千通。通过统计这些来电发现,居民们反映小区内生活问题的电话比较集中。为此,从本期起,《每周热线报告》将连续3期推出“关注社区生活”系列专题,将居民反映的社区生活问题予以报道,集中向有关部门反映。最近,不少居住在高层居民楼的读者反映,都曾遇到过电梯故障,情况好些的是两部电梯一部能用,而还有人被困在电梯里,甚至险些发生危险。可以说,高层小区的电梯问题,成了不少居民的心头病。
现场
静德花园:电梯太“迟钝”得用手推才能关门
北城街壹街区静德花园6号楼1门,共两部电梯,其中一部始终处于带病工作状态。“必须用手使劲儿推,才能将电梯的门关上。”业主高先生抱怨说,电梯已经坏了半年多了。
记者来到该小区发现,这部电梯,按下关门按钮后却迟迟不见动静,电梯门一直半开着,完全可以伸进去一只胳膊。小区物业人员介绍,电梯维修工作外包给其他公司处理,双方签订了两年的维保协议,若维保期过后,维修资金则会由物业负责。工作人员也表示,电梯故障一般都是由业主的使用不当所导致,有很多业主将电动车推进电梯里,车尾部卡住了电梯门,才致使电梯反应迟钝。
时代奥城:电梯总“生病”一直在修一直在坏
时代奥城公寓算得上一个新小区,从外部看,环境宜人,但内部电梯时好时坏,给居民出门带来了不便。“前段时间,我居住的那栋楼电梯又困人了。”住在16号楼的王女士说,一栋楼两部电梯,总是有一部时好时坏,物业一直在修,还是一直在坏。在小区里,记者随机询问了10多名居民,他们也都表示,自己居住的楼栋电梯同样存在问题。10号楼,到地下停车场电梯只能上却不能下。奥城酒店式公寓18号楼1门,4部电梯,一般只有两部能正常使用,其中一部电梯检修了一两个月,却还处于停运状态。
从奥城物业获悉,电梯故障的确较常见,两天之内能接到住户3至4个电话反映电梯故障。对此,物业只表示会立即联系电梯厂家维修部前来维修,一般当天就能修好。对于为何电梯频频出现问题,物业则不予回答。
说法
电梯厂家:应对开发商压价降低配置埋隐患
住宅电梯为何会事故频发?据了解,住宅电梯的使用要经过购置、安装和维保运行三个环节。而在购置环节,个别开发商恶意打压价格导致电梯配置不过关,是致使运行过程中隐患重重的重要原因。采访中,某品牌电梯经销负责人说:“所有生产厂家都想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有的开发商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在购置电梯价格上拼命打压。电梯厂家只能选择降低配置等方式应对,无形中降低了电梯应有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根据有关规定,电梯的质保期为一年,过后维修、换件都要收取费用,有了其他维保单位后,厂家可以撒手不管。该负责人表示,正因如此,才会出现部分在用电梯与售房时承诺电梯品牌不一致及电梯的选型、配置不同的结果,给后期使用遗留隐患。
市质监局:物业不重视安全责任难落实
从市质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本市登记在册的电梯总数为35015台,其中在用住宅电梯17649台,分布于本市1017个居民小区。市质监局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的工作人员介绍,依据规定,住宅电梯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年检。除随时处置突发状况外,电梯使用单位还要和维保单位依据相关规定订立维保协议,根据保养项目的不同,进行不同时段的日常定项保养,但有的物业公司对此并不重视,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区,安全责任主体难以落实,电梯运行隐患更为严重,有的漏检时间长达三四年。去年11月份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联合检查,共发现51个居民小区的407部电梯存在“有人坐、无人管”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