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首页 本站搜索
回首页
新 闻   滨海新闻  高新速递  滨海缀英  | 创 意   创意中国   创意高新   | 文 娱  文化  娱乐  影视   读书  高清图
访 谈   滨海人物  高新访谈  高新英才  | 书 画  画坛  书坛  名家访谈   | 酷 图  环球  时尚  | 视 频 事件 专题
  ·玉树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进展情况 ·201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李长春出席中土企业家交流会 提出互派采购团 ·襄樊高新区一季度消费市场繁荣旺盛 ·中山火炬高新区开展“悦读?和谐”读书月活动 ·天津滨海高新区部署第二季度安全生产工作 ·天津地铁2、3号线建设提速 地铁车站将于本月底完工 ·桂林高新区开展春季除“四害”大培训 ·组图:著名画家肖培金花鸟画艺术味象 ·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 ·天津:患病卧床20年 34岁孝子欲放弃自己救妈妈(图) ·天津:“大师”开“良药” 失眠原因“鬼上身”(图) ·彩绘手 创意无穷 ·天津市精武门·中华武林园昨开工(图) ·2010年天津重金打造十大特色商业街 ·天津市河西区专项治理学校周边环境 ·“逢错必收”“错版”明信片:十几年升值470倍 ·武汉京剧玩得“嗨” 收藏85年前竹纸老戏单 ·南京高新区尝鲜污水发电 ·大师佳作可望可及 海内外精品理性价位亮相永乐 ·兰州高新区48.6万元奖励高层次人才 ·坐在家中拣大漏 收藏龙泉窑粉青釉刻花磁盘 ·20万囤套古家具三年翻番 收益胜过“炒房族” ·光绪元宝亮相沈阳金融博物馆 由美国收藏家捐赠 ·救治山西生还矿工 天津市两专家返津 ·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来杭州高新区考察 ·天津大港团委开展“百米长卷绘家乡”活动 ·“白马湖动漫周”好戏连台 动漫广场会展中心亮相 ·天津塘沽擅自经营“黑旅馆” 被关停 ·情系灾区 真情洒甘霖 滨海高新区向西南旱灾区捐款 ·当代艺术家越发像企业家 海归派别再“贩卖中国” ·天津塘沽6成居民将有“私人医生” ·南方航空公司首次接收“津产”空客 ·毕加索画版画就像“写小说” 版画展纽约揭幕 ·天津汉沽蓝领公寓入住率达100% ·天津于家堡高铁站内将实现“零距离”换乘 ·天津塘沽大沽口炮台博物馆主体本月完工 ·新苏州人昆曲队亮相苏州高新区社区舞台 ·苏州高新区5宗工业用地成功挂牌 ·天津塘沽警方取缔仨“黑旅馆” ·外高桥边检站查获上海港首起中国海员证件拆装案 ·称抢劫能带来“好心情” 两男子飞车作案20多次 ·天津塘沽警方摧毁一收“保护费”犯罪团伙 ·中国书法正以其独特魅力吸引世界目光 ·高检介入王家岭矿调查 职责是查清失职渎职行为 ·滨海新区设立招标交易服务中心 ·2010年度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查处违纪人员561名 ·美国航天局将于今年秋天向太空站运送机器人 ·天文学家认为近来太阳正进入新的活跃周期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中
  滨海新闻 高新速递 国内 天津 国际 财经 投资 新区巡礼 渤海金项链 今日关注 滨海缀英  科技前沿 史海探秘 图说新语 本网专稿  
   
首页 >> 新闻 >> 国新办新闻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发布会
中国网滨海高新:www.022china.com  时间: 2010-03-30 11:05:18 

主持人 华清: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将于4月1号实行,所以今天我们特地请来了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先生、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郜风涛先生,请他们介绍条例颁布实施的有关情况,并回答大家感兴趣的问题。首先有请郑国光先生介绍情况。

2010-03-30 09:59:45

郑国光:
女士们、先生们,很高兴与大家在此见面,感谢大家对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一会儿国务院法制办郜风涛副主任将就条例出台的主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向大家做一个介绍。根据主持人要求,我先就条例的特点和学习贯彻条例给大家做一个说明。

2010-03-30 10:02:37

郑国光:
关于《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特点:

条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五章“气象灾害防御”相关规定,在总结多年来气象灾害防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有关内容进行了深化和细化,从而做出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规定。条例充分吸收了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精神,并加以概括总结,上升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定。条例充分注意到了新时期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规定了气象灾害防御的有关制度和措施。

2010-03-30 10:03:08

郑国光:
相对于气象法而言,条例具有五个方面的突破和四个方面的深化。

“五个突破”是:

第一,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了气象灾害防御原则、机制。依法确立了政府统一领导、多部门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进一步健全。

第二,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确立了气象灾害普查、风险评估和区划制度。

第三,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明确了各类气象灾害的预防措施。气象灾害重在预防,条例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对台风、大风(沙尘暴)、暴雨、暴雪、低温、高温、大雾、霾、雷电等气象灾害规定了不同的预防措施。

2010-03-30 10:04:27

郑国光:
第四,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对空间天气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作出规定。这是一个新的领域。条例规定,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做好太阳风暴、地球空间暴等空间天气灾害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工作。

第五,首次以法律规范的形式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作出规定。积极有效的应急处置是减少气象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条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为依据,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解除,地方人民政府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在应急处置中的职责和义务,分别作出了规定。

2010-03-30 10:04:55

郑国光:
同时,条例在四个方面对气象法的有关内容加以深化:一是深化了气象灾害防御规划体系建设制度;二是深化了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建设;三是深化了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四是深化了雷电灾害防御组织管理制度。

2010-03-30 10:05:22

郑国光:
关于如何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

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条例,需要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需要各级气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的艰辛努力。

一要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切实抓好条例的学习和宣传活动。条例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行政法规。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都有义务认真学习条例确立的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准确领会和把握条例的有关内容及其内涵。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措施,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宣传好条例。我也衷心希望新闻界给予支持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2010-03-30 10:05:50

郑国光:
二要从国家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大局出发,认真做好条例的贯彻落实。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的综合性工作,条例的贯彻落实,直接关系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需要多部门密切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筹规划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完善多部门参与的决策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全社会广泛参与的行动机制,使“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更加完善、更加有效。

2010-03-30 10:07:39

郑国光:
三要强化能力、主动履职,切实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好条例的各项要求,气象部门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将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权力和义务,细化条例规定的各项职责,着眼防灾减灾的现实需求和长远发展,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和预警服务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气象科技创新体系,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相关法规标准配套建设,完善灾害性天气统一发布等各项制度,提高气象灾害防御的法制化、规范化水平;加快建立快速、通畅、有效的部门沟通协调机制,提高气象灾害应对和防范能力,切实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10-03-30 10:08:37

主持人 华清:
现在请郜风涛同志介绍情况。

2010-03-30 10:09:39

郜风涛:
女士们、先生们,刚才郑局长就《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特点和贯彻实施问题做了简要的介绍,根据主持人的要求,下面我就《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制定的意义和主要内容做一个简要介绍。

2010-03-30 10:10:22

郜风涛:
大家知道,2010年1月27日,温家宝总理签署第570号国务院令,公布了《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条例自2010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综合性行政法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制定,以及公布、施行,我认为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2010-03-30 10:12:06

郜风涛:
一是应对气候变化新形势,避免和减轻气象灾害损失的需要。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是世界上受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各类自然灾害中,70%以上是气象灾害。尤其是近几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气象灾害越发呈现出突发性强、种类多、强度大、频率高等特点,多发的气象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同时也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立法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作。

2010-03-30 10:13:20

郜风涛:
二是完善自然灾害防御法律体系,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我国先后制定了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对减少气象灾害的损失,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气象灾害的防御,目前还缺乏专门的具体规范,因此,有必要针对不同气象灾害发生、发展的特点,依法规范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条例的制定,不仅完善了灾害防御法律体系建设,也为政府依法行政提供了法律依据。

2010-03-30 10:14:24

郜风涛: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共有6章48条,主要规定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在气象灾害预防方面,规定各级政府、各部门要根据当地气象灾害的特点和影响,编制相应的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并按照规划加强防御设施建设。同时,针对不同气象灾害的特点对台风、大风、暴雨、暴雪、低温、高温、雷电、大雾等规定了不同的预防措施。

2010-03-30 10:15:16

郜风涛:
二是在气象灾害监测、预防和预警方面,要求有关地方政府要加强灾害易发区的监测工作,完善灾害信息共享制度。气象台站应当按照职责向社会统一发布灾害性天气警报和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地方政府应当根据气象灾害防御的需要,在人口密集区域和气象灾害易发区建立气象灾害的接收和播发设施。

2010-03-30 10:15:41

郜风涛:
三是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方面,规定有关政府、部门及时作出启动预案的决定,采取必要的应急管理措施,组织受灾人员及时转移、疏散,并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气象灾害跟踪监测、医疗救护、卫生防疫、公用设施运行保障、农业抗灾指导、社会治安维护等工作。

2010-03-30 10:17:16

郜风涛:
四是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方面,着力构建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灾害防御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涉及两个以上行政区域的,要求政府、部门之间建立联防制度。条例规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有协助政府做好防御知识宣传、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的义务,要求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确定人员协作政府开展应急联络、信息传递、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2010-03-30 10:17:41

郜风涛: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法律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贯彻实施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我们一定要深入宣传条例,认真学习条例,准确理解和掌握条例所确定的各项制度、措施,特别是各级政府和政府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同时,我希望在座媒体在宣传条例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一定会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对依法规范灾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介绍这些情况,一会儿欢迎大家提问。谢谢大家。

2010-03-30 10:19:18

主持人 华清:
现在请大家提问,提问时请报一下所代表的新闻机构。

2010-03-30 10:19:51

凤凰卫视记者:
第一,我们知道气象法已经实施10年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气象灾害多发的国家,我们想知道气象法规建设推进情况如何?第二,这个条例对于地方政府,包括从预算开始一直到组织实施,对职责进行一系列的规范,我们想知道有什么针对性?另外,能不能结合现在中国正在爆发的西南干旱情况,结合这个条例帮我们分析一下当地应对干旱灾害的工作,有什么需要改进的环节?谢谢。

2010-03-30 10:20:01

郑国光:
如你所说的,1999年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气象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这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在各级人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气象法治建设有很大的发展。2002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与气象法相配套的国务院行政法规。今年一月国务院颁布的《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就是第二部与气象法相配套的国务院行政法规。这10多年来,气象部门加强了部门的规章和法律性文件的制定工作,到2009年底一共制定和修订了19部部门规章,发布了459部规范性文件,与其他部门联合发布了43部规范性文件和一系列的技术规范,也建立了气象国家标准20项,行业标准132项。

2010-03-30 10:21:51

郑国光:
此外,各省区、市人大和人民政府,也结合本地的气象工作特点,出台了地方性的气象法规和规章108部。所以,全社会的气象活动进一步规范。可以说通过这10年的努力,气象法律法规体系也初步形成。

2010-03-30 10:24:41

郑国光:
这10年来,气象事业得到很好的发展,也得益于气象法及其相配套的法规体系的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全面的气象法律。美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坦桑尼亚许多国家都了解中国气象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分别修改制定了本国的气象法律法规。可以说,中国的气象法及相配套的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很好的影响。

2010-03-30 10:25:48

郑国光:
第二个问题,大家知道,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配合《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颁布实施,我们还出台了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和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这是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颁布的国家气象灾害防御从2009年-2020年的十一年规划。同时国务院出台了《国家气象灾害的应急预案》。这个预案属于国家专项应急预案,和以前的气象部门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相比,实现了气象灾害应急从部门动员到全社会的动员,一旦出现气象灾害,气象部门很快就可以根据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的程度作出未来的预估,马上通知各个部门提醒各行业、社会各个层面,按照各自的职责迅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的响应行动,从而作出预警,起到一个消息树和发令枪的作用。

2010-03-30 10:27:49

郑国光:
从气象防灾减灾角度来说,各级政府是主要的组织者和承担者,因此,应急预案的出台可以更加有效地动员整个社会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更有效地采取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动员机制,从而有效的防范气象灾害。可以说,这是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很好的规范性的文件。国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是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气象局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下发的气象防灾减灾的专项规划,它是着眼于长远,指导我国未来十年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规划对于各级气象防灾减灾体系的建设,强化防灾减灾能力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对解决涉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全局的薄弱环节、共性问题,统筹防御各类气象灾害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性作用。

2010-03-30 10:33:22

郑国光:
这个规划对于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防灾减灾防御规划,和各级政府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投入等做了具体的要求,可以说这也是《气象灾害防御条例》贯彻实施的一个重要的配套文件。

2010-03-30 10:35:05

郑国光:
第三个问题,关于当前正在发生的西南特大干旱,这次干旱主要成因就是降水持续偏少,当地的气温持续偏高,而且偏高的水汽蒸发量很大。同时去年这个地区的雨季提前了一个多月结束,所以这个地区在从去年7月份开始,降水量比常年平均偏少了一半多,达到50%-55%。从年代际气候演变来看,西南地区目前正处于旱季,每年的10月20日到第二年5月20日,这7个月的时间西南处于旱季,降水量占整个全年降水量的14%,可是在雨季降水偏少,在旱季降水也偏少,我们称之为“夏、秋、春连旱”,干旱持续时间长。

2010-03-30 10:36:17

郑国光:
旱情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全力以赴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温家宝总理两次到西南旱区重灾区检查指导抗旱救灾工作,回良玉副总理也率领国家有关部门到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我也陪同国务院领导同志到西南旱区检查指导工作,我发现各级政府都投入了这场抗旱救灾工作中,各个部门也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来帮助旱区人民抗旱救灾。

2010-03-30 10:39:27

郑国光:
作为气象部门做些什么,我们今年2月27日启动了气象灾害三级应急响应,在应急响应期间我们派出了6个工作组到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四川五省区市检查指导抗旱救灾的气象服务工作。中国气象局每天都组织天气会商,来监测西南旱区天气形势的发展,并针对有些降雨的转折天气,随时组织天气会商和气候会商,向国务院、国家有关部门每天报送旱区气象服务专报,并强化抗旱减灾的部门联动,特别是与民政部、农业部、水利部等相关部门协作沟通。

2010-03-30 10:41:07

郑国光:
我们还组织人工影响天气,抓住有利的时机开展旱区人工增雨作业,比如利用高炮、火箭、飞机,特别是组织飞机跨区域的人工增雨作业,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有利天气条件,来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解决旱区少雨的问题。仅仅是3月22号到28号六天时间里,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就有12个架次,发射增雨炮弹上万发,火箭上千发。从目前情况来看,在旱区特别是云南旱区普遍下了小到中雨,局部大雨,最大的雨量已经达到50毫米,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云南旱区的旱情,但是贵州的旱情还在发展中。

2010-03-30 10:44:02

卫报记者:
我有两个问题。第一是关于气象灾害未来趋势的问题,第二是关于支持新政策资金的问题。气象灾害的趋势问题,刚才您提到的规划是一个长达十年的规划,由于气候变化的原因,未来气象灾害将变得强度更大、更加频繁,所以接下来您怎么预计气象灾害趋势,在中国南方会不会有更频繁的洪灾和旱灾,如果您有数据就再好不过了。第二个问题,关于资金的问题,您刚刚提到实施这项条例非常重要,但是我们都知道实施这项条例需要花成本,您认为大约实施这个条例需要投入多少,要有多少资金,是由中央政府出资或者地方政府出资,比如会不会由政府出资在中国南部凿井。

2010-03-30 10:47:20

郑国光:
应该说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由于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是2000-3000亿人民币,占GDP1-3%。近些年来,应该说气象灾害发生的频率也有所增加,极端的天气气候灾害的频率有所增加。大家很熟悉的2008年初,我国南方遭遇了低温雨雪冰冻的极端灾害,包括正在西南地区发生的旱灾是几十年一遇,乃至部分地区百年一遇的特大灾害,这都属于极端的气象灾害。

2010-03-30 10:49:47

郑国光:
但是,如果谈到预测未来灾害是否频繁,现在还很难预测。有了灾害防御条例,我们可以密切地监测、预测,做好一些预防的措施,尽最大的可能,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的伤亡。但是我们要强调一点,在气象防灾减灾中,国务院要求我们把保护人民生命放在第一位,这是以人为本。

2010-03-30 10:51:35

郑国光:
谈到第二个问题,先讲一下中国的气象管理体制是非常特别的一个管理体制,就是气象部门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为主的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对防灾减灾的气象基础设施投入,历来是由中央和地方共同支持,中国对气象基础设施的投入,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家投入了巨资发展气象卫星,现在气象卫星国际上是“三巨头”,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一个是欧盟,我们现在天上运行了五颗气象卫星。此外,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共同投巨资建设覆盖全国的、世界一流的多普勒天气雷达网,现在已经建成158部,在过去十年先后投入了近百亿人民币。

2010-03-30 10:53:07

郑国光:
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把对气象防灾减灾的投入看作是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一个重大工程,一直高度重视,过去11年中央财政投入年平均增长率15.3%,高于GDP的增长。中国这样的气象体制,也决定了各级气象部门把为各地老百姓的服务和各地方的服务放在首要位置,来做好各项气象服务工作。无论是发达国家的同行,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同行,对中国的气象体制、投入机制、服务体制都有很深刻的印象,这种体制充分发挥了气象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我可以告诉各位媒体朋友们,对我这个气象局长来说,我不担心中央和地方的投入问题,我考虑的是怎么把地方和中央的投入用好,发挥效益,提高对灾害性天气的监测、预报的能力,怎么提高预报准确率,怎么把信息传给老百姓,能够减轻老百姓生命财产的损失。

2010-03-30 10:56:40

香港文汇报记者:
第一,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了大面积的冰雪灾害,许多人至今也是记忆犹新,请问新条例里面是否有对这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第二,今年两会期间,有提案建议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这个法是不是有被考虑列入国家的立法时间表内,如果立法的话,该法会在国际上起什么样的作用?最后,能不能介绍一下上海世博会的一些气象服务工作,与奥运和国庆60周年的标准有没有什么区别?

2010-03-30 11:01:09

郜风涛:
我回答记者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正如刚才这位记者所讲,2008年在我们国家南方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冰冻雨雪灾害,这个灾害对交通、电力、通讯、农业和人民生产生活等方面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同时,这场灾害也暴露出我们国家气象灾害防御当中不少薄弱的环节,比如气象灾害的预防时效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再如基础设施建设难以适应极端气象灾害的影响,还有预警信息发布后的社会联动、部门协调配合方面还不够等问题,以及我们对气象防灾减灾的科普宣传和知识的普及还不够等等。

2010-03-30 11:03:09

郜风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制定条例过程当中,认真总结灾害的经验教训,将在实践当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条例当中加以规范,主要有这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教育,在条例第7条、第17条、第32条,对政府、学校和基层气象灾害防御知识的宣传工作都作了一些规定,并且要求学校将防御知识纳入课内和课外的教育。二是要求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标准的时候,应当考虑气象灾害的影响,这在条例第14条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三是规定加强监测能力建设,并要求政府设立预警信号、接收和播发设施,在条例的第3章预防监测中作了规定。四是明确部门之间协调配合、互联互动的联动机制,这在条例第4章应急处置当中作了明确的规定。谢谢。

2010-03-30 11:07:11

郜风涛: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法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哥本哈根会议以后,各方面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刚刚结束的人代会有代表又提出要制定这个法。目前对这个问题实话告诉大家,在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当中、在国务院今年立法计划当中,这个项目还没有列入进去,根据人大代表的建议,我们准备会同中国气象局和其他有关部门就是否制定这个法作进一步的研究,关键是制定这个法要规范一些什么内容、调整对象是什么,这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

2010-03-30 11:09:11

郑国光:
我回答一下关于上海世博会的气象服务问题。大家知道,上海是一个气象灾害频发的城市,世博会期间半年时间里,正好是上海的主汛期,这个季节正是台风、强对流天气、高温、雷电、大雾频发的季节。参观人数也很多,预计可能超过7000万人次到上海世博会参观,另外还有近20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要组织一千多台节目,有近两万场活动,所以给上海世博会的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0-03-30 11:10:43

郑国光:
中国气象局已经组织全国气象部门来全力做好上海世博会气象服务工作,我们主要针对四个方面作了服务:一是针对上海世博会所有活动的气象服务;二是上海城市运行的气象服务,因为有很多游客参加世博会,包括上海居民;三是旅游的气象服务,因为有很多游客参观完上海世博会,还会到附近地区或者其他地区旅游的气象服务;四是突发事件的气象服务。针对以上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准备。我们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气象服务的成果、经验,包括队伍,都转到上海世博会的服务现场,而且也建立了相应的气象监测预报系统,我们叫做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上海世博会气象服务特别能够体现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的精神,和上海市委、市政府以及各个部门建立了联动的关系,我们叫“五早”,即早发现、早通气、早预警、早发布、早处置,来做好气象灾害的防御工作,而且形成了针对气象灾害的部门间的应急联动。我们有专门的服务平台,这个服务平台就是针对各个部门都有专人提供服务。

2010-03-30 11:13:19

郑国光:
我们在上海世博园里还建立上海世博气象台,游客们可以随时得到气象信息和预报信息,提供个性化的、贴身的气象服务。大家到世博园去可以看到一个景观,就是利用造船厂的烟囱建成的气象灾害预警塔,在世博园里可以随时看到,有灾害了可以通过不同的灯光和不同的方式来发布灾害预警。

2010-03-30 11:17:38

郑国光:
利用这个机会告诉各位媒体,在世博会159年的历史上,在上海世博会第一次有气象展馆,气象馆是以云中水滴构思建设的,被上海世博局评为奇特建筑之一。世博馆里设立一个上海世博会气象台,既是世博园区的现场气象服务机构,也是向观众展示天气预报如何制作的一个窗口,让观众能够体验到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也展示了现在世界的、中国的气象科技水平,我衷心的希望各位媒体朋友们到上海世博会气象馆参观,它就在联合国馆的边儿上,很漂亮、很有特色。

2010-03-30 11:19:44

记者:
我没有关于气象条例的问题,我想请教一下郜主任,您是做征收条例的制定工作,这两天又发生了一起城镇集体土地上因为拆迁的自焚事件,我想请问征收条例是不是解决城镇集体土地上的拆迁问题,有没有制度上的障碍,我们制定过程当中是不是会考虑把这个问题纳入到征收条例中。谢谢。

2010-03-30 11:24:32

郜风涛:
这个问题我本来是准备在征收条例制定得差不多的时候,专门召开一个记者会,向大家通报一下情况,但是你提到这个问题,我就简单回答你一句,因为今天不能过多展开讲这个问题。

现在的征收条例主要是解决国有土地上房屋的征收问题,对于农村集体土地房屋征收问题,目前在土地管理法当中有一些原则的规定,是否专门制定集体土地房屋征收法规问题,目前可以明确告诉你,还没有提上日程,只是有关部门在研究这方面的政策。集体土地上房屋征收问题一定要解决的,从法律上一定要解决的。

2010-03-30 11:26:44

中国日报记者:
我们看到西南干旱地区有些人在烧香、拜神求雨,不知道气象局长对此现象有何感想?在改善农村落后地区气象灾害防御服务方面,气象局今年在资金、技术和人才方面有什么考虑?关于条例第21条有一个很人性化的规定,在高温来临前要做好供电供水和防暑医药供应的准备工作,并合理调整工作时间。请问,高温是什么范围,比如在北京、南京、武汉、重庆都是一个什么样量化的标准?如果没有去合理调整工作时间,是不是属于违反条例,要受到什么样的法律处罚?谢谢。

2010-03-30 11:28:24

郑国光:
关于第一个问题,非常感谢你告诉我还有老百姓在拜神求雨,应该说如果有合适的天气条件,气象部门肯定会组织一些科学的人工增雨作业,用科技手段来增加降雨。全国已经有2/3的县,就是1959个县开展人工增雨防雹作业,现在全国有作业高炮6533门,火箭发射架5939部,每年租用飞机30多架,人工增雨作业范围覆盖1/3国土,超过360万平方公里,目前作业的装备和规模都属于世界先进水平,所以大可不必拜神求雨,还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抗旱、增雨。

2010-03-30 11:29:53

郑国光:
气象部门一直把为农服务作为服务的重点,近几年,我们又加大了对农业农村服务的力度,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要健全农业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充分发挥气象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在今年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会上,把气象服务“三农”作为主要的议题进行部署,目的就是要让农民享受到城市居民一样的气象服务。

2010-03-30 11:31:19

郑国光:
现在已经建成了农村高温气象灾害预警喇叭达8万多个,农村气象电子显示屏43000个,建立了15400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有37.5万农民气象信息员,通过他们把气象信息传播给广大农民们,每年各地气象部门还为全国72万防汛责任人免费提供手机短信的气象服务,现在农民定制气象服务信息的用户已经达到3000多万。此外,各地气象部门还建立了一个农村经济信息网,已经覆盖了全国近一半的县,为农民提供气象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帮助农民通过网络来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举一个例子,安徽省农网由气象部门运行的,运行6年来,农民在网上的交易就超过了150亿人民币,农民可以随时了解全国所有的市场信息,帮助农民发展经济。

2010-03-30 11:32:17

郑国光:
刚才讲到高温的问题,我们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对高温各部门的响应都有明确的规定,所以具体的可以再看看相关规定。

2010-03-30 11:35:53

主持人 华清:
今天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0-03-30 11:36:13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文章来源: 中国网 责任编辑: 正轩
 
 >> 相关新闻
 
 ·201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
 ·4月15日 国新办就2010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
 ·4月14日 国新办就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若干意见举行发布会
 ·国务院新闻办:让政府成为媒体最及时信息源
 ·国新办就当前抗旱工作举行发布会 实录
 ·国新办就抗旱工作举行发布会
 ·郑国光:中国气象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弥补气象灾害防御薄弱环节
 ·郑国光:很难预测未来灾害是否频繁

 >> 图片新闻推荐
孝子放弃自己救妈妈
失眠原是“鬼上身”
拾荒老人捐10万救灾
民众庆祝文强获死刑
千金组合来津减肥
杨柳青绘出世博主题年画
 
     滨海新闻
大港团委开展“百米长卷绘家乡”活动 ·滨海新区设立科学技术奖
·南航首次接收“津产”空客
·滨海设立招标交易服务中心
·天津滨海新区汉沽蓝领公寓入住率达100%
·天津港北港池新建滚装码头顺利通过验收
·天津塘沽大沽口炮台博物馆主体本月完工
 
     高新速递
滨海高新区以创新驱动企业调整转型
滨海高新区情系灾区向西南旱灾区捐款
科学施工滨海高新区马球会馆封顶在即
滨海高新区创新模式“贷”动文化创意业
滨海高新区高银117大厦10月底完成打桩
滨海高新区打造海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基地
 
     创意产业
3D技术让“哪吒” “胖兔子”没事儿 一只羊的成名记 Windows遇到Window
 
     创意视觉
PS牛人恶搞图集
概念车“叶子”亮相
     热点关注
 ·组图:女星让人想入非非的动作大盘点
 ·明星“偷情”时刻抓拍集
 ·组图:欲露还休性感让人喷血 谁的透视装最火辣
 ·胸小不是错:娱乐圈最有魅力的平胸女星(组图)
 ·组图:十大拒拍裸戏的女星 章子怡刘亦菲在列
 
 
     明星
秦海璐村妇造型
小甜甜布兰妮粉嫩写真
花儿朵朵:十大明星脸
最“自觉”的床戏
     访谈
牟福江
天津画院陈英杰做客本网
张锡武做客本网访谈实录
工艺美术大师李岳林
“百变鬼才”萧宽
薛义
香港书协副主席王冠峰
“冯牡丹”做客本网
山水画家李大章做客本网
天津著名画家陈元龙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广告指南 投稿指南 网站律师 奋战加盟 联系我们
导航中国
中国政府网 |中国网 |人民网 |新华网 |央视网 |国际在线 |中国日报 |中国经济网 |中国台湾网 |中新网 |中国广播网 | 光明网 | 中国共产党新闻 | 中国创新网
滨海新区网 | 泰达在线 | 开发区贸促网 | 滨海参观考察网 | 塘沽在线 | 东丽在线 | 大港在线 | 汉沽政务网 | 新塘沽论坛
友情链接
天津政务网 | 北方网 | 天津网 | 今晚网 | 新华网天津频道 | 天津创意产业网 | 天津创业网 | 村人漫画网 | 天津画院网 | 天津文化艺术网 | 博宝艺术网
版权所有 中国网·滨海高新 电子邮件: binhai#022china.com(请将邮件地址中的“#”改为“@”) 电话: 022—23859575
津ICP备09001704号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5123 津购科技提供网络技术支持